乐山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当过父母的繁殖经验更丰富,全国首次 [复制链接]

1#
中科让您告别白癜风秀健康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65320/

“中华鲟、长江白鲟、长江鲟只有长江有,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月11日在收取放归长江鲟数据的船上,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龚全说,长江白鲟宣布功能性灭绝后,三大鲟鱼只剩两种,也是难觅踪影。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三大鲟鱼不时露面的热闹相比,今天的长江显得有几分落寞。

一段让人揪心的监测:又称“达氏鲟”的长江鲟,在年以后全江段均未发现自然繁殖的幼鱼。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在长江上游收集的野生个体仅存17尾,人工保种的野生个体数量极少,自然种群基本绝迹,物种极易灭绝。

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本月初,20尾长江鲟子一代亲本被放归自然。与以往放归不同的是,这次放归的是在人工繁育条件下交配过、“已经当过父母”的长江鲟,在全国尚属首次。

一周时间过去了,它们在新家过得如何?近日,记者跟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三位工作人员一同前往收集它们的最新数据,探秘长江鲟归来的“迷你江湖”。

▲3月5日放归的长江鲟

▲长江鲟

长江鲟体内放置超声波标记

每3分钟会发射一次信号

3月11日上午,从成都市郫都区出发的一辆越野车驶入乐山市夹江县木城镇,沿着仅容一车通过的小道穿过一片田地,空气中的水汽丰盈起来。翻过一道斜坡,眼前豁然开朗,阳光散在碧绿的河水上,四百米宽的河面,对岸有山,河中有岛。

耳边传来马达的“突突”声,一艘十余米长的铁皮船已经在岸边等候来客。船上没有座位,只有发动机旁有一根木棍横着架在船上,可供掌舵的船夫和另一人坐。越野车上的来客,正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龚全和他的同事李飞扬、龙海雨一行三人。

3月5日,四川省水产局联合当地农业部门在青衣江干流洪雅城东电站-夹江千佛岩电站之间约12公里的河段,放流20尾长江鲟,进行长江鲟迁地保护试验性研究放归。该工作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四川大学及四川农业大学共同承担,计划用三年时间重塑其野外自然繁殖行为。

▲年3月11日,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20条长江鲟放养规划内的湖泊中,科研人员进行长江鲟活动轨迹数据采集工作。

随着船逐渐驶入河中,绑着一圈白色浮球的浮标出现在眼前。龙海雨用竹竿将浮标捞起,然后和龚全一起抓住浮标下手指粗的绿色绳子,缓缓拉起沉在河中的设备。很快,一个小臂长短,手掌大小的银色长筒浮出水面,随之而来还有一个十多斤的大秤砣。随后,龚全解开绳结,从银色长筒中取出藏在其中的一个塑料材质的黑色圆筒,“这个就是超声波接收仪,现在我们一共放了7个,今天还会再放一个。”。

放归的长江鲟体内放置了超声波标记,每3分钟会发射一次信号。接收仪能够接收半径1公里范围内的信号,当长江鲟游到这个范围内,发射的信号就会被接收仪记录下来。李飞扬将接收仪连上笔记本电脑,收集最近一周的数据。“如果鱼在某个接收仪一公里范围内待了一个小时,就会有20个信号被接收,等同于20条迁移数据。”李飞扬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一个接收仪上千条数据肯定是有的,每条鱼的标记都有自己的编号,这个监测点大概有十条鱼的信号。”

▲年3月11日,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20条长江鲟放养规划内的湖泊中,科研人员进行长江鲟活动轨迹数据采集工作。

随后他们又陆续捞起其他六个点的接收仪,收集了数据。望着宽阔的水面,龙海雨表示,研究水生动物,最难的地方就是看不到,有了这些数据,就能知道它们在新环境适应得如何。收集的数据分别是10日早上九点过、十点过、十一点过。“可以大致判断它们有向浅水区游动”,现在正到长江鲟产卵的季节,按照习性,它们应该会游到浅水区的沙石滩附近产卵,“适应得还不错”。不过,全面准确地判断还需要后期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到。

▲年3月11日,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20条长江鲟放养规划内的湖泊中,科研人员进行长江鲟活动轨迹数据采集工作。

人工繁育长江鲟已“四世同堂”

放归长江鲟繁殖后代需8年时间

“因为是刚刚放,同时又是产卵的季节,所以会来得频繁些,大概一周一次。”船慢慢靠在河中的一处沙石滩上,三人跳下船,“长江鲟就喜欢在这种地方产卵,我们上岸看一下。”长江鲟产卵需要激流的刺激,沙石滩正好可以满足。同时长江鲟的卵是黏性的,会附着在沙石上。“大约2.8毫米左右,黑色的,我们业内称之为‘黑色黄金’”,因为长江鲟的卵可以制成价格昂贵的鱼子酱。”

年长江鲟就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级保护物种;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升级为极危级(CR)保护物种。遗憾的是,因长江鲟繁殖群体资源枯竭,已无法完成野外自然繁育。

▲年3月11日,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20条长江鲟放养规划内的湖泊中,科研人员进行长江鲟活动轨迹数据采集工作。

“还没有科研单位监测到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的现象。”龚全表示,目前四川储备了占全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长江鲟亲本,目前子三代已经人工繁殖成功,相当于人的四世同堂。最近一段时间,除了收集数据,观察它们对新环境的适应情况,还会寻卵。“还是很考眼力,如果找不到,还会去浅水区打捞”。产卵只是一个开始,能否孵化、能否生存下来、能否在自然河道繁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次在该河段的放归,只是整个放归计划的第一步。长江鲟性成熟需要6到8年,也就意味着一切都在最理想的情况下,这批放归的长江鲟产下的第一代,也就是该河段的第一批土著长江鲟,长大到它们能繁殖后代还需要8年左右的时间。而之后还需要把更多的长江鲟在放归到原本生存的江河中,再次进行试验,毕竟这次12公里的河段只是一个很小的试验单元。

后期如果长江鲟在该河段适应得很好,他们还会联合水文勘察部门,对该处的河流底质、河流形态等进行勘探,做进一步的研究。“今年起,长江已经开始十年禁渔”,十年后现在放归的这批长江鲟的后代或许已经具备了在野外繁殖的能力。经过十年禁渔,长江鲟记忆中的江湖——长江,也有望回到鱼类记忆中的模样。希望到时候,已经做好了将它们放归到老家长江的准备。

▲长江鲟鱼卵

为何选择这12公里河段?

水的多样性很好,满足“三场一通道”

“放归的河段需要具备长江鲟生存、活动的生存环境,应同时具有产卵、索饵、越冬和洄游的条件,就像人居住的卧室、厨房、客厅一样。这次放归的12公里河段,靠近夹江千佛岩一侧,水深七八十米。而朝洪雅城东电站走,水深逐渐变浅,最浅的地方一米深左右,并且有沙石浅滩。”这样长江鲟产卵、索饵、越冬的地方都有了,并且之间没有阻碍,长江鲟可以自由往来,满足了业内所说的“三场一通道”,即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的通道。

依水而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有河的地方,就会有人,也会发展经济,而这些势必都会对水生生物造成影响。而目前放归长江鲟的河段两岸除了一些种着油菜花的农田,既没有工厂或者密集的居住区,也没有专业的渔民。而光是找这样一个地方,前前后后就花了一年时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所长杜军表示,选择该处首先是青衣江水质很好,同时该河段既有静水,也有流水,还有微流水,水的多样性很好,饵料也很丰富,满足“三场一通道”的要求;同时保护得很好,人为干扰因素很小。

▲青衣江段水质很好

▲年3月11日,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20条长江鲟放养规划内的湖泊中,科研人员进行长江鲟活动轨迹数据采集工作。

选择这20尾长江鲟有啥特点?

“当过父母”,繁殖经验相对更丰富

同时这次放归的长江鲟也是经过精挑细选。四川省水产局渔政处处长张志英表示,这次选的长江鲟都是子一代,通俗地说就是野外长江鲟的子女,从血缘上看野外长江鲟最近,适应能力相对来说也最强。并且这10尾雄性长江鲟和10尾雌性长江鲟,之前都已经产过卵、交配过,“当过父母”,繁殖经验相对来说更丰富。同时它们本身也很珍贵。而选择三月是因为这个时候正是它们的产卵期。这次放归的长江鲟身长在一米二左右,体重在20公斤到30公斤之间。

“最怕电鱼的,大的小的都没了。”龙海雨指着岸边的一个监控摄像头说,电鱼对鱼类资源的破坏是毁灭性的,我国很多法律法规都明令禁止的。这次放归得到了夹江县、洪雅县当地农业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没有当地有关部门的保护,长江鲟最大的威胁是非法捕捞。

“如果恶意捕捞将面临严厉的刑事处罚。”张志英说,未来三年里,该区段实行全年禁渔,如果有人误捕到长江鲟,可以主动向渔政部门报告,并将鱼放回,相关部门将不追究其法律责任。如果故意捕捞,或者伤害长江鲟,按照国家的刑事处罚最高标准,一尾鱼就可以达到刑事起诉标准。按照目前的价值,一条鱼最高要赔几十万。

红星新闻记者叶燕林聪摄影记者王欢

编辑官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