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对明年全省经济工作作出全面安排。
年,四川面对多重矛盾叠加、多种困难交织的复杂局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即将到来的年,四川又将怎样破解难题、狠抓落实、推动工作,激发各方面抓经济发展的创造力和主动性?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列出的任务清单上,传递出新信号。
信
1
号
为与不为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会上,华为在科研经费上的投入之高引发热议。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在部署明年工作时,会议一再强调:新时代抓发展,必须更加突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
省铁投集团党委书记郭勇认为,推进创新发展,才能培养出更多像华为一样专注创新的企业,政府的重心应聚焦于环境的打造。
这个环境核心的构成要素有三点:一是公平,所有市场主体一视同仁,优胜劣汰;二是高效,包括政府服务等各类成本要低;三是法治,产权得到严格保护。这样,企业才会有魄力、有动力、有能力去创新。
再说协调。“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已经明确,如何有力推进?
在产业发展定位上与其他市州拉开层次,主要做其他市州做不了的事——这是作为“主干”的成都对自己的要求。放眼更大空间,如何深化川渝合作,推动成德资眉同城化,做强双核驱动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西端这一核?
就在会议热议期间传来消息:刷天府通卡可在成德资眉四市同享当地公共交通优惠。
“这只是开始。”资阳市市长吴旭认为,成德资眉同城化需要更多的“施工图”。比如,需要规划先行,把成都东部新城和资阳临空经济区一起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通盘考虑。
“协调发展,机制要先行。”德阳市市长何礼建议,成德资眉同城化发展,省级层面应建立改革试验区,统筹推动产业布局和地铁公交的联动。
也有人强调“不为”。
甘孜州最近两年经济增速全省领先,在甘孜州委书记刘成鸣看来,核心是不能再走老路。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搞发展,也不能搞粗放式发展。
信
2
号
既准又狠
打好三大攻坚战
“重拳治理、严厉追责,绝不姑息。”提到污染防治,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提高了嗓门。
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污染防治的“坚”怎么攻?上述负责人的态度是,必须狠。
——下手要重。已经发现的入河排污口,全部限时整改;重点生态功能区排放不达标的项目,一律叫停。
——监督要严。抓好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以及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绝不姑息。
——标准要高。要高质量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龙泉山森林公园等建设。
——态度要硬。“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红线就是底线,寸步不让!”水利厅副厅长张强言说。
更要准。准,就是要对准目标,对准病症。
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凉山州州长苏嘎尔布对精准格外看重:针对最后的深贫堡垒,必须精确到村到户到人。
放眼至全省,明年工作重点也清晰锁定: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集中攻坚,确保剩下的7个贫困县摘帽个贫困村退出和20万贫困人口脱贫。
也要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贵在稳。
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欧阳泽华表示,一是处理手段要稳,稳妥有序防范化解地方法人银行机构、重点企业债务风险,用大概率思维去应对小概率事件;二是结果要稳,就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确保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信
3
号
加减之间
构建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到“十四五”末,达州经济总量要冲击亿元大关——分组讨论中,达州市委书记包惠亮出了当地发展新目标。
6年时间,从目前的多亿元到亿元,靠什么?
“做加法。”包惠说,达州有丰富的钾锂资源,未来,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和引入外地资本人才,结合当地资源禀赋,让沉睡的资源变为产业,完全有希望。
把发展实体经济摆在突出位置,加快构建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具体来说,要扎实推进“5+1”现代工业体系建设;加快建设“10+3”现代农业体系;着力构建“4+6”现代服务业体系。
三次产业均有着共同的特征:加号。怎么加?
团省委书记张荣认为,要找准结合点,以推进“5+1”现代工业体系为例,就是要发挥数字经济渗透性和融合性特征,与其余产业实现结合,推进转型改造,同时实现自身的产业化。他建议,四川可尝试举办区块链博览会,以此来聚集产业和人才。
做加法,实际是做长。乐山市市长张彤透露,最近几年,乐山通过“筑巢引凤”等方式,不断延伸拓展产业链,打造出多晶硅产业集群,目前当地已投产和在建项目产能已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建设“10+3”现代农业体系,关键也在做加法。广元市委书记王菲认为,无论是猪、茶、菜、酒,都离不开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3大先导性产业支撑。
构建“4+6”现代服务业体系,还要做加法。攀枝花市委书记贾瑞云表示,攀枝花阳光康养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和商业贸易、现代物流、文体旅游等支柱型服务业有机结合,才能走得更远更好。
但同时,贾瑞云也提到做减法。“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该关就关、该停就停。”他表示,无论是发展高端钒钛产业,还是阳光康养产业,都必须对高污染企业说不。下一步,攀枝花将继续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落后产能减法。
信
4
号
软硬兼施
推进“四向拓展、全域开放”
“建设南向开放枢纽,打造全国区域性交通枢纽。”宜宾市委书记刘中伯提出打响交通大会战。
南充市市长吴群刚也透露,“作为川东北经济区首个开放型平台载体,南充保税物流中心(B型)已经获批,明年,尽快将保税物流中心的作用发挥出来。”
分组讨论中,多位地方负责人不约而同将工作中心瞄准开放。这与四川推进“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的思路不谋而合。
“硬件”,是着重抓好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等开放大通道建设。
“软件”,在于抓好开放口岸、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开放大平台建设,办好重大展会活动,大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开放平台不足,一直是制约四川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瓶颈。”商务厅厅长刘欣说,推动四川对外开放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方向走,迫切需要开放平台支撑。
刘欣透露,成都国际铁路港、宜宾、泸州均在申请综合保税区,有望明年获批;九寨黄龙机场航空口岸建设也已开工,计划明年底投运。
信
5
号
有破有立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发展遇到难题怎么办?
“只有把天空打开,才会有更多飞鸟。”川航集团董事长李海鹰认为,一旦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加快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就有望“井喷”。
我省老龄人口已占全省总人口的两成左右,如何释放养老产业的发展动力?
民政厅厅长益西达瓦的答案也是改革:要尽快探索医保、社保异地转接、结算方式方法,服务于养老产业的发展。
改革激发活力。截至今年10月末,全省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1.79万亿元、利润总额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7%、24.7%。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为啥四川国企仍能逆势而上?省国资委主任徐进的答案是:改革。明年,我省将坚持“混资本”与“改机制”相结合,启动实施一批集团层面混改,深化子公司层面混改,推动实现混改工作常态化。
会议明确,将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积极推动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继续降低融资、用电、用气、用工、物流等成本,不断厚植有利于市场主体发展的沃土。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陈泉表示,以改革来“破”障碍、增活力,同时,也要改革来“立”信心、优环境。
陈泉透露,明年,省工商联将建立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评价机制,探索建立民营企业评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工作机制,开展政策措施落实效果第三方评估。
分组讨论会上有参会代表请求“再给5分钟”
12月20日,成都,金牛宾馆。时间已是近17时,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分组讨论马上就要结束,还有参会代表请求“再给5分钟”。
年收官在即,无论是回眸还是期盼,大家都有太多的话想说。
总结这一年,“成绩单”令人自豪;展望新一年,新目标令人振奋。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打好“收官战”,四川挂出“作战图”,吹响“冲锋号”,向着高质量发展迈进。
看成绩来之不易
五粮液集团董事长李曙光带着喜讯来参会——两天前,五粮液集团宣布,年销售收入跨越千亿元台阶已成定局。
微观个体的成绩折射出来之不易的年四川经济答卷。会议透露,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取得显著成效,“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进度符合预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重大进展。
“成绩来之不易,难能可贵。”与会代表深有体会。
回望极不平凡的年,我省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加上地震等自然灾害,四川经济发展多重矛盾叠加、多种困难交织。
迎着困难搏击,四川如何“稳中有进”交出了亮丽的“成绩单”?
成绩源于定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工作放在全国大局下来谋划推动,这是确保四川经济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所在。”这是与会代表的共识。
成绩源于谋划。今年召开的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大会,既发挥优势,又补齐短板。在与会者看来,四川始终在布大局、谋大事、破难题,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
成绩源于抓手。省扶贫开发局副局长向此德注意到,针对难点工作,全省逐一“开药方”——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破解电价过高难题;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补齐脱贫攻坚短板;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
谈信心底气十足
“很解渴!”走出第一次全体会议会场,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焦伟侠脱口而出。他认为,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压力剧增的关键时期,会议挂出“作战图”,作出有力部署,给出推进路径,提气又鼓劲,增强了信心。
信心在重大机遇内。“明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很多特殊政策要抓紧利用。”甘孜州州长肖友才表示,此外,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机遇,为四川经济发展提供一系列重大战略机遇和有利条件。
信心在发展态势中。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持续推进改革创新,提供发展新动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重塑四川经济发展新格局……四川经济发展的潜力不断激发。
信心在项目清单里。
会议现场,一本多页的《年全省重点项目名单》散发着油墨香。
“没有重大项目支撑,谈经济发展就是画饼充饥。”眉山市委书记慕新海认为,抓经济发展就要抓项目。
展望明年,资阳市市长吴旭已有期待,全球最大的隐形牙套生产商隐适美已落户资阳,将于明年4月投产,产值预计50亿元。
抓落实奋发有为
“厚实的答卷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要靠苦干实干得来。”内江市委书记马波的话,引来与会代表的共鸣。
目标令人期待,关键在落实。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战,必须奋发有为,认真谋划抓好落实。
财政厅厅长陈炜表示,将精准对接国家宏观政策取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集中力量保重点,做好民生支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保障工作。
省人社厅厅长胡斌说,将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做好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
狠抓工作落实还需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向此德表示,针对凉山彝区这个贫困“堡垒”,将紧盯凉山在大排查中发现的问题,限时整改。全省还抽选骨干组建7个督导组,挂牌督战到村,帮助贫困村如期脱贫。
“这个周末不休息了,下周一就开市委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南充市委书记宋朝华大步走出会场,他要抓紧谋划新一年工作,争取起好步,赢取开门红。
会议刚结束,落实已开始。
更多内容点击下图查看专题↓↓
川报观察APP千万读者都在看
TOP1
TOP2
TOP3
点击“阅读原文”,来川报观察APP看更多
川报观察记者梁现瑞李欣忆王成栋侯冲
摄影欧阳杰
原标题:《川观深度
省委这个重要会议上,有参会代表请求“再给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