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乐山大佛旁最具诗意的素食餐厅,获得全国总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白癜风的中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手绘的五谷图,寓意丰收

撰文编辑

方方

全国总冠*!每年只有一个

这是一个不容易获得的桂冠

今年成都设计师*得到了,我们当然要好好介绍

十间坊实战赛事已经在南京落下帷幕,来自成都的德艺集设计总监*凭借乐山嘉定坊的素食餐厅,一举夺得全国总冠*。*是《DESIGNER设计师》的老朋友了,也是成都青年设计师俱乐部的最早创始人之一,这么多年他一直坚持设计的初心,情怀和勤奋并存。接下来就跟着我们掬一杯淡茶,寻一缕琴音,一起走进*这套获奖作品营造的月下秘境。

项目位于乐山的嘉定坊,缁临乐山大佛,伫立青衣江旁,是一个以素食为主的餐厅,为独立于闹市中的一方静地。

夜半时分,秋意渐凉,青衣江上空辽一片,唯有一叶小舟携着昏*的烛火晃晃荡荡,惊醒沉寂的峨眉山影。一轮明月斜斜挂在山顶,月影氤氲在涟漪之中,烟笼寒水,江水是冷的,月色也是冷的,寒气顺着衣摆而上,心中便油然而生孑然于世的孤苦渺茫,寥寥世间,何以寄情相依?惟一轮明月罢了。

古人今人若流水,往时往事已经随着江水奔逝一去不返,每时每刻皆为当下新生,旧情不可追,旧人亦不可寻,何为瞬间?何为永恒?参与者是瞬间,旁观者是永恒。

那千里奔波,月夜独行的旅人是惊鸿一瞥的瞬间,而那山、那水、那轮月是旁观者,是亘古的永恒。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当人、物、事都面目全非,旧迹难寻,山水与月就成了见证者,见证着每一个披星戴月的过客,见证着每一段不为人言的往事。瞬间和永恒便犹如天上月与水中月,虚虚实实,交错缠绵,在某一个节点打破隔阂,是过往的追溯,也是当下的重生。

这次我们要介绍的作品,设计师希望将它作为这个节点,一个能够连接过去和现在,交融瞬间和永恒的存在,不只是一个偶然相遇的餐厅,而是犹如青衣江上的明月,成为寒夜里的陪伴和指引,也能在蓦然回首之时,定格成隽永的回忆,这回忆里,有满身风尘的人,有清浅悠长的味,更有因缘际会的安宁和自在。

“当年明月在,犹如故人归”

这是它的名字,也是对它的期许

本案业主做了二十几年的素食,在素食界是当之无愧的专业人士,“清水荷花·植物料理”十三年来也一直专注于食养、素食研究。当食物和密不可分的信念相遇,在它精致雕琢的外形之下,馥郁鲜美的味道之内,一种更加深刻的,具有独特气质的东西萌生了,我们往往称之为情怀。有了情怀,食物不止是食物,它也成为记忆和情感的寄托,餐桌边的一蔬一饭,舌尖上的一饮一啄,都能和食客内心隐忍的、热切的感情产生共鸣,才下舌尖,又上心间。

这是食物和食客的缘分,也是设计师和餐厅的缘分。

保留原有餐厅的整体气质是毋庸置疑的,设计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将餐厅的内核精神和商业的市场定位两相结合,既保留餐厅的美学观和哲学观,也能在新的时代环境里重新梳理企业文化,这不是平地起高楼,而是增砖添瓦,锦上添花。

平面设计相对简单,难的是什么?是食客一眼将院子看完,就会马上退出去。因此设计师调整了主门头的位置,延长食客走进去和退出来的时间,改变动线,使之有一个迂回的过程。当食客置身院落之中,所见所观所感皆为设计师为之营造的世外秘境,一步一景,移步换景,门外,是世事多纷扰的大千世界,门内,是一叶一菩提的方外之地。

身处景区,游客量较大,但是拥挤和繁华不是餐厅的初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在院子前面增加了一个外卖区和摆摊区,既满足了用餐高峰时期的需求,也增加了餐厅的营业面积,达到盈亏平衡,同时还隔绝了喧哗和吵闹,保证了餐厅内清净舒适的就餐环境。

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孕育着深厚独特的文化内涵,但世间万物,有盈必有亏,有得必有失,在占据绝佳位置的同时,也必然承受着与之相符的考验和代价。紧靠江边,水汽浸染,院子夏天潮湿冬天阴冷,要想留住客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让整个环境温暖起来。在结构的设计上,设计师减少隔断和遮挡,门窗屏风采用镂空雕花,让阳光盈满,使整个空间通透畅达,打造一种“空”的感觉,但空不是无,也不是大,而是要容下人的外在需要和内心渴求,是眼中无杂物,心中无隔阂的旷达,是现世安稳,若无闲事挂心头的平和,是若隐若现的自由。

△上图为餐厅改造前

色彩和材质同样是影响温度的重要因素,院子原有建筑梁柱都是水泥做的红褐色,典雅庄重有余,但过于浓烈的色彩往往给人肃穆压迫之感,减损清修的欢喜。木头门窗采用香杉木,虽有天然原木香味,但松软的质地使之容易变形,不宜久存,缺少天然纹理的亲切感,常年暴露在潮湿的环境之中,开裂虫蛀已经相当严重,它们的修护也是此次重建中最难和最消耗资金的地方。

为了保持色调的一致,将水泥梁柱上的木色做到和修复后的门窗颜色一致,设计师和工人花费大量时间和心血,一寸一寸的手工打磨,还原斑驳外表之下原始本真的色彩、纹理和温度。最后呈现出了五彩斑斓之下,归于初心的模样,被时光的手轻轻抚摸之后,沉淀出“净”的气质,不是大而化之的简约和质朴,而是去修饰,去雕琢,还原光、色、木本来的味道。

在院子的南北两侧增加了两道白墙,压住青砖黛瓦的冷,同时用投影引月下凡,一半留在墙上,一半化在水中,墙上月清冽圆满,水中月虚幻缥缈,一池镜水,弱化现实与虚无的边界,眼中月是何处月?世间一场大梦,此生此夜不长好,人们整装,启程,跋涉,落脚,行走的脚步从未停下,昨天的自己于今日而言已然是故人,但任凭风涌云起,不变的一直不变,比如沿途的风光,树光留影,夕阳繁星,烟雨晨光,凉风禅音;穿梭其中怡然自得,不疾不徐,品味美好的心境;这一路相随相伴,守护和见证的朗朗明月。

把水放掉之后,院子中的平台可举办茶会或者琴汇,着一袭棉布白衣,秀发轻挽,素手熏香,茶香袅袅升起,琴弦轻拨,屡屡琴音入耳,浮动的轻烟之中,月影时隐时现,光影粼粼,五味皆全,以世味修福慧,禅意渐起。以茶香琴音为媒,觅三两知己,得一时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当年明月在”以素食为因,希望在有缘相聚之时,食客能忘却忧愁困顿,放下执念,品味清欢,在离散两别之后,也能存一份天涯比邻的情思和感动,驻留当时心中的美好使之成为永恒,这是设计师和业主希望结出的果。

*

对话设计总监

D代表《设计师杂志》

D:请谈一谈你对这个作品的理解?

*:我认为设计作品都要表达意境,我们在庭院中营造了一处水景,特意在湖边建造了两面白墙,将高远的月亮拉至红尘。“当年明月在,曾照故人归”,“故人”借指昨天的自己,随着新一天的到来,生命将上升至另一高度,这也是设计作品的内因。每个设计方案都有内因,我会在实践中检验方法的可行性。设计要解决人与空间,与美学的关系,该项目中,表达了“空”的概念,空间贴近于人,有温度感,木头材质便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特点。飞檐,梁柱采用了水泥材质,如何引入家具而不破坏空间的整体氛围,对于颜色、材质等细节的把控也是重中之重。

D:参加十间坊赛事有哪些收获?

*:十间坊实战赛,记录了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再到验收全过程,检验设计师的综合能力。高品质作品和高配合度的甲方是决定一个项目能否成功的首因,期间经历了种种困难、突破、挑战。首先是感谢,感谢老师的指导,朋友的帮助,团队的配合。另一个比较大的收获是设计思维的升级迭代,商业项目要将好设计升级成好产品,再升级为好品牌。

D:对于未来有什么规划?

*:设计对我来说已不再是赖以生存的技能,是交织在灵*,流淌于血液的一件事情,对世界保持好奇,不断精进与成长,终身“修”与“行”。每一个设计,都是设计师内心映射的外化反映,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理解背后的深刻意义价值,内在逻辑,内化为对美好、高级、品味的感知,才有可能做好设计。世界有太多未知等待我们去探索,了解多元文化的精髓,学习即是设计师的日常。

项目名称:当年明月在

项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