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乐山职业教育突围破局的奋进之路 [复制链接]

1#
刘文斌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乐山市现有中职类学校22所,高职院校1所,中职在校生3.8万人,高职1.2万人,职普比持续保持在大体相当的合理区间。十一个区县均建有职教中心,除金口河区外,实现了“一县一职校”“一县一中心”。

“十三五”以来,乐山职业教育以体系建设为主线,内涵建设为核心,能力提升为关键,改革创新为动力,质量提高为目标,以补短板,破困局为抓手,促规模、质量、品牌“三跃升”,全面推动了乐山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涌现了一批品牌特色项目和典型经验,在市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力。

“赛考联动”“技能大赛”、集团办学、对外交流成为乐山职业教育重要名片,多项指标走在全省前列,品牌效应逐渐显现,形成“高职引领、中职联动、错位布局、协同共融”的乐山职教发展新格局。

郭捷副市长召集专题会议学习研究《四川省职业教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乐山市第十一届中职技能大赛开幕式

一、

对标补短——破解基础能力薄弱困局

为破解中职教育基础能力薄弱,学校办学场地不足,校舍陈旧,设备设施落后等发展瓶颈,切实改善中职办学条件,“十三五”期间,乐山市有力推进职业教育基本办学条件达标建设。

一是实施达标建设。各县级*府和民办中职学校举办者根据全市达标计划要求,编制本地本校三年达标建设计划和分年度建设任务,并纳入当年学校和教育行*部门综合考核目标内容。各地各校共启动实施学校改扩建项目16个,整体搬迁和新校园建设项目7个,完成达标建设学校4个,在建项目3个,新增校园面积亩,新增校舍面积3.5万平米。

犍为职中新校园

二是给予项目支持。市上总体统筹和分配各类发展项目和资金,重点向达标建设项目学校倾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全市共完成投入15.7亿元,其中统筹国家和省级财*项目6个,涉及资金1.2亿元,各地各校配套资金1.5亿元,新增设备设施1.4万套(件),升级改造专业实训室个,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个。

三是建立退出机制。对达标困难的学校通过关停并转等措施,逐步引导其退出中职办学。全市共停招学校3所、注销4所、新增1所,院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提档升级,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学校吸引力明显增强。

二、

错位发展——破解专业设置同质困局

为破解中职教育专业重复设置、无序竞争、同质发展问题和“散小弱”、“小而全”、“层次低”办学格局,引导各地各校突出优势专业,打造特色专业,培育骨干专业,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乐山市着力推动专业结构优化调整。

一是淘汰落实产能专业。严格专业申报、备案和审批制度,对连续三年招生规模不景气专业,产业极度萎缩专业,实行限招、停招,当年不予审核备案。全市共停办落后产能专业17个。

二是新增新兴产业专业。指导职业院校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完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需求,新增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健康养老、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关联专业21个。专业设置与本地产业发展匹配度达70%以上。

乐山一职中学生实训

三是压缩重复过高专业。对专业设置重复率高于30%的专业,逐步引导办学条件差,培养质量不高,专业规模萎缩,就业前景堪忧的学校调整、转型、停办该专业,重点扶持品牌专业,引导各地各校错位发展。目前我市专业设置重复率基本控制在30%左右。

三、

特色引领——破解优质品牌不足困局

为破解职业学校遍地开花、办学质量不高、特色不显、品牌不优、吸引力不强、规模不断萎缩的困局,乐山市实施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支持计划,强化引领,着力打造职业教育特色品牌。

一是优质中职示范引领。大力支持优质中职学校示范创建,乐山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乐山市计算机学校成功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其办学经验在全国进行交流;峨眉山市职业中学、犍为职业高中等6所学校成功列入四川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和示范(特色)专业项目建设学校;先后创建认定了6所省级内务管理示范学校,构建起基于国家、省、市三个层级,立体化、优质品牌学校建设框架,培育了一批特色示范学校,涌现了一批创业创新、非遗传承、6M育人、孝福文化等特色学校。

二是示范高职辐射引领。充分发挥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示范高职院校办学资源优势,采取“高职引领+校长负责+项目团队指导”的全方位托管运行机制。托管马边职中、沐川职中,引领中职学校立足地方、差异化发展,提升了区域内中职学校在专业建设、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三是东西协作引领。实施职业教育“1+1+1+N”提升计划(即一个校企深度合作的浙江企业、一所浙江品牌学校,一所乐山职业院校共同搭建N个协作共同体,实施N个校企、校校、校地合作项目),组建“1+2”或“2+1”分段协作培养班5个,推动浙江晶科、浙江正泰等多家企业共建光伏产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名贫困中职学生、职教教师余人次到浙江中职名校交流学习,余名学生在浙江高质量就业;挂牌成立“浙江理工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乐山分院”,与乐山职业院校共建红色文化研究院,开展50万大中小学生线上线下同上一堂红色文化思*课,共同推进红色文化研究与传承,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创新高地,初步构建起“互补式、联动式、互助式、共享式”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东西协作新模式,高标准引领乐山职业教育发展。

四、

协同共融——破解产教融合不深困局

为破解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不能完全适应的“两张皮”现象,产教融合“合而不深”、校企合作“校热企冷”,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乐山市紧扣市委、市*府“旅游兴市、产业强市”战略部署,从产学研创一体化发展破题,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互协同、相互促进。

一是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以四川省重大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项目——“*产学教研创”一体化职教改革为抓手,从“产学研创”一体化破题构建“*、行、企、院(所)、校”融合互助的运行机制,形成教育和产业良性互动,职业院校和企业优势互补、协同共融的发展格局。

计算机学校与长安集团签订校企合作挂牌仪式

乐山新能源材料产业学院揭牌仪式

二是组建“1+N”职教发展共同体。与晶科集团共建新能源材料产业学院,助推乐山打造“中国绿色硅谷”。与中兴通信等企业共建职业教育培训基地、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形成“一专业群一平台”、职教联盟建在专业(群)的产教融合新模式,建成职教集团(联盟)6个,培育国家级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1个,成为引领产教深度融合的“新引擎”。

“1+N”职教共同体年师生才艺展示

三是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深入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和“1+X”改革试点,5所职业院校获批国家和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7所职业院校成功申报国家首批“1+x”证书试点院校,覆盖15个专业,多名学生。举办企业订单班、企业冠名班个,培养学生多人。校企共建共享性实训基地个,构建起共建实训基地(平台)、共享教学资源、共研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共建“书证融通”体系、共育技术技能人才的“五共”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有效实现课证互嵌共生,互动共长,产教深度融合育人质量全面提升。

现代学徒制拜师仪式

五、

一体发展——破解双师培养不优困局

为破解职业院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双师型”教师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实践和技术应用能力不强,对新知识、新内容、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了解不足,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乐山市秉承深耕内涵,服务发展的理念,多措并举打造高水平双师教师队伍。

-年,全市中职骨干教师培训统计图

一是制定一项标准。基于“双师型”教师成长路径,全方位构建分类分层“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形成了新进教师、初任教师、成熟教师、专家型教师四级认定标准。中高职学校双师比分别达到50%、90%以上。

乐山一职中教师获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

二是打造两大平台。成立职业教育研究中心,高标准建设一批“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个,市级26个。以“一基地、一中心”两大教师发展平台建设为引擎,构建起“四共同三结合”(即“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教学创新和实践技能培养相结合”、“专业教师与产业导师”相结合,“平台共建、师资共育、项目共管、成果共享”)的“双师型”中高职教师一体化培养模式。乐山经验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

乐山市计算机学校候晓燕老师获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学校班主任能力比赛二等奖

三是聚焦三大能力。以教师教学专业能力、技术技能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三教”改革为突破口,健全优化教师职业生涯“全周期”培养体系,持续推进教师层面诊断与改进,构建起“专业化、制度化、常态化”的教师发展新生态。近三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奖93项,其中国家级10项、省级83项;成功申报国家级首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

六、

多元评价——破解质量监督缺位困局

为破解中职学校课程设置、教学安排、质量把关存在一定随意性,特别是课堂教学、实训教学缺乏统一的规范,各地各校差异较大,中职教育质量缺乏相对客观、权威的检测标准等问题,乐山市建立健全办学质量监管评价机制。

一是完善中职教学质量检测制度。成立中职教育研导委,修订细化了17门文化课和专业核心课的市级课程教学指导方案,每学年根据教学标准和指导方案对全市一、二年级中职学生进行文化课和专业核心课学业水平测试,同时遴选2-3个专业进行随机抽考,检测学生的理论和技能水平,并将检测情况纳入对学校质量目标考核内容。

无纸化考试

二是落实中职学校教学诊改与质量年报制度。指导各地各校不断优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建立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循环改进,螺旋提升的教学诊改机制,及时完成全国教学诊改系统数据填报,接受省市教学诊改专家委员会的督查和指导,并根据教学诊改成效及学校发展情况,编制和发布学校质量年度报告。

-年中职学校升学率

三是建立赛考联动制度。着力打造中职技能大赛品牌,形成了行*统筹、部门联动、科研指导、院校主体、企业参与、行业支持、市州协作的办赛体制机制,构建起国-省-市-县-校五级竞赛体系,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目的。全市参加全省技能大赛整体水平和成绩在全省排名靠前,市教育局连续五年被评为优秀组织奖。近五年来,乐山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20余个,获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教学能力大赛奖项个。

省质量监督学校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获二等奖

乐山市嘉州卫生职业学校学生获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

七、

智技双扶——破解贫困代际传递困局

为破解贫困地区教育水平不高,造血能力不强,内在动力不足,特别是贫困代际传递等问题,乐山市始终坚持“教育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理念,落实“智技双扶”系列举措,增强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职业教育成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

一是持续实施“9+3”免费职业教育。共计培养毕业生余名,就业及升学率达%,基本实现“升学铺坦途,就业有保障,人人能成才”“培养一人,脱贫一家,带动一片”的目标。

犍为职中涉藏地区“9+3”学生邓增夺得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涉藏地区“9+3”学生在乡镇工作

二是实施中职教育支持计划。针对美姑县因优质教育资源缺失,人才培养发展遭遇瓶颈等问题,采用“定制培养+类型选择”方式,每年定向招收名学生到我市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接受优质教育。构建起*府主导、多方联动、双轨发力的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新模式,破解深度贫困地区本土人才培养质量瓶颈。峨眉山市旅游学校首届“同心春蕾班”实现%升学就业。

三是推动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沙湾区委以“地方+职业院校+乡土”的方式,共建乐山首个乡村振兴学院,构建起“学历教育+社会培训+技术服务”三位一体服务三农全产业链的专业群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链,累计培训基层人才余人次。成立全省首个“村博士工作站”,实现技术成果转化,帮助打造佛手柑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农户每亩增收余元,开启“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征程。

乐山市沙湾职业高级中学乡村振兴学院开班仪式

八、

对外交流——破解封闭发展困局

为破解职业院校封闭办学,自我满足,忽视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人才培养缺乏国际视野等问题,乐山始终坚持“融合、多元、开放”的理念,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推动乐山职业教育更高水平的开放,形成一批品牌鲜明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成果。

一是深化跨区域交流。作为“成德眉资雅乐”六市职业教育联盟的主要发起单位,持续推进与联盟余所中等职业学校、40余所高职院校和余家合作企业的深度协同和多元互动。近年来,合作举办中职技能大赛和职业风采展示活动6次,举办校企合作、中高职衔接合作论坛4次,举办赛项达累计80余个,参与师生多人次。与重庆市涪陵区携手推动涪陵乐山教育协同发展,支持在乐职业院校主动融入成渝双城地区经济圈发展,有效实现两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全面开放、协同发展。

七市职教联盟

二是强化国际交流。积极支持和引导职业院校与国(境)外优秀职业教育机构、企业开展交流与合作,牵头承办亚洲数学大会,发起成立“一带一路”中泰护理教育联盟,在川内高职院校中率先招收学历制国际学生,吸引了泰国、越南、老挝、尼泊尔、孟加拉、马来西亚、蒙古、安哥拉等15个国家学生来乐留学,形成“留学乐山”职业教育国际办学品牌。年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被泰国教育部授予“中泰职业教育合作贡献奖”。

三是拓展境外办学。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教育部职业教育“走出去”首批试点院校,与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在赞比亚共建海外独立举办的第一所高职院校“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已完成“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分院(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赞比亚分院)”储能材料应用专业评审,乐山教师赴赞比亚开展电站运维培训、电工技术培训,培训规模达人次。

职业院校走出去办学

来源:乐山市教育局

排版:冯薇

审核:李洪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