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管恒庆神奇的乐山大佛 [复制链接]

1#

神奇的乐山大佛

管恒庆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凌云山栖鸾峰西壁,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三江汇流处,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摩崖石刻弥勒佛坐像。我曾经欣赏过洛阳的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岗石窟。那两处佛像众多,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精美绝伦,堪称国宝,让人惊叹,而当我第一眼看到乐山大佛时,则完全被它宏大的气魄所震慑:大佛的头部与凌云山齐平,双手抚膝,临江危坐,脚踏大江,背依九峰,远眺峨眉,近瞰嘉州,神情肃穆,气势如虹。这是怎样的一种神奇啊,简直让人匪夷所思。既然是世界级别的大佛,诸君一定想知道这尊大佛究竟有多大?它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长3.3米,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禅师,海通乃贵州人,结茅于凌云山上。古代乐山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江水湍急,波浪滔天,再加之传说水中妖魔兴风作浪,常常发生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见此状况,立志凭崖开凿弥勒坐像,也就是现在的乐山大佛,欲仰仗佛教的无边法力,“易暴浪为安流”,减杀水势,永镇风涛。于是海通禅师遍行大江南北,募化钱财,然后请一大批能工巧匠开凿大佛。佛像动工后,有地方贪官前来索贿营造经费,海通严词拒绝道“自目可剜,佛财难得”,贪官仗势欺人,反而说:“尝试将来”。海通从容自抉其目,捧盘致之。“吏因大惊,奔走祈悔”。海通执著亡身之行,激励众人斗志。方圆数十里的百姓听此消息,纷纷前来相助,出力的出力,出钱的出钱。一时间,凌云山上,千人挥臂,万人呐喊,场面壮观。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教义教人向善,普渡众生。宗教理念给僧人带来了巨大的能量,其中的优秀分子如晋代的法显,唐代的玄奘,他们不惜穿越生命绝境(如天山山脉的腾格里山、帕米尔高原等),克服千难万险,九死一生,走出了惊天地、泣*神的脚步,获取了精神丰盈的经典,使得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承发展。海通法师为建成大佛甚至不惜挖去自己的双目。-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年)开始动工修建,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法师就去世了,工程一度中断。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带领工匠继续修建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得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大佛。经过三代工匠的辛勤开凿,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传说修建大佛时,凌云山上人来人往,锤声如雷,岩石片如雨,住在岩下深潭里的水怪胆战心惊,眼看巢穴要被填平了,它涌起千丈巨浪,想把工匠从岩上卷到水里淹死。石工们看见水怪涌起水来,就纷纷捡起石块向它砸去,岩石像冰雹似的,不一会儿,就把水怪埋葬在乱石堆里。从此,大佛岩下风平浪静,过往船只安然无恙。

乐山大佛的三次闭眼流泪也被传得特别神奇:年——年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佛闭过一次眼,传言说是因它无能为力,又不忍心看到百姓受苦受难;年唐山大地震,生灵涂炭,大佛再次闭眼流泪;年大佛又闭眼流泪了,传言说这预示着人间将会发生重大灾难,果不其然,一年后的年5月12日发生了特别惨烈的汶川大地震。

后来经过科学分析,其实是酸雨使大佛眼睑位置黑色素沉积,清扫后大佛的眼睛又重新睁开了。但无论怎么传言,人民总是赋予大佛美好的想象。

乐山大佛的神奇,还在于它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就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得佛像不被雨水侵蚀。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痕迹来。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乐山大佛经过一千多年的风吹雨打,江水冲刷,还能保存完好,让世人瞩目。我们除了赞美海通法师的慈悲胸怀,更要赞美能工巧匠的超人智慧。历史是人民书写的,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才是撑起中国历史的脊梁。

作者介绍:

管恒庆原名管昌介,现任中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