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摄
人民网林州11月19日电(辛静、实习生秦双飞)百亩菊花一片金*,百亩楸树郁郁葱葱,百头黑猪憨态可掬……近年来,林州市河顺镇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结合实际情况,重点培育扶持楸树、菊花、黑猪等主导产业,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扩大、扩宽了脱贫攻坚、增收致富的“路子”。
河顺镇位于林州市东北部,距离市区15公里,属丘陵地带,总面积平方公里,共有6.6万人口,耕地面积4.3万亩。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助推脱贫攻坚,河顺镇今年5月投资86万元新建了马家山、可乐山两个楸树种植基地,共种植楸树亩。基地推行“镇合作总社+村级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由镇合作总社牵头,同时带动集体经济薄弱村进行合作,拉动户贫困户入股,镇合作总社每年给贫困户保底分红元,同时还带动了南苇底等16村每年增收2万元。
“我们这个楸树基地还实行了‘小额信贷+代种代管’模式,带动了户贫困户增收。目前,我们正在规划种植另外亩楸树,建成后全镇楸树基地面积可达亩,能够有效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河顺镇*委副书记徐学增说。
河顺镇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大片的山地荒坡地带,生态优良,无任何污染,非常适合黑猪养殖。黑猪喜欢吃草、拱山地,适合散养,且散养出来的黑猪肉鲜嫩可口,绿色健康,非常受市场欢迎。河顺镇依托生态山谷的地理环境,和林州市大野牧生态养殖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段家窑村黑猪养殖示范点,养殖黑猪头,带动了31户贫困户入股,预计每年每户保底分红0元,同时带动了段家窑和南苇底每村每年增收1万元。
“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河顺镇计划明年在全镇再新建20个黑猪养殖基地,能有效带动户农户增收。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菊花产业,打造菊花基地,带动农户就业、增收、致富,是河顺镇脱贫攻坚的一个“长久之计”。
河顺镇由镇合作总社投资10万元,采取“1+3”发展模式,在上坡流转土地30亩,打造菊花种植基地,帮带贫困户19户,每年每户保底分红元。
位于河顺镇官庄村西的万盛农场总投资万元,主要从事核桃、菊花等农产品种植、生产、销售,先后带动周边6个乡镇21个村庄余农户发展菊花种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人,并通过流转土地、置换土地、就业、帮带等措施,共带动20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我镇通过多模式的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产业培育难度大、产业见效慢、风险大、产业链条延伸不够等问题。”徐学增说,“下一步,河顺镇将紧紧把因地制宜培育产业作为推动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动力引擎,依托各村农民合作社,精准确定特色产业与项目,培育形成一批带动作用大、增收效果好的新型特色农业产业。”
据了解,河顺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户人,目前已脱贫户人,未脱贫65户人,贫困发生率0.19%。下一步,河顺镇计划在三个产业基地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扶贫产业发展力度,新建黑猪肉产品深加工、菊花烘干加工和楸树基地滴灌配套设施压力池三个项目,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