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斑蝶里见本真,俞山水中说自然
题众人乱改朱刚文
文章百次改
心灵本难言
笔误心不误
天上本人间
把乐山人宋石男乱改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的作文改回来
龚盖雄
复旦大学语言文学系主任朱刚,为王永珍所写字文章,居然得到全网很多人嘲笑,说是坏了上海,邯郸路上这所大学的名声。而且不少人出来,改作文过瘾。其中就有,理工科的,我的乐山故乡人宋石男。
其实,朱刚的作文,才真正有意思。还原朱刚的,原来写作的字文章,才真正能看出很多继承了孔子的春秋笔法的由来,才真正能印证,弗洛伊德研究过的,很多笔误不是笔误,而是藏着本质,本愿,本意。藏着笔者无意识里更多的,冰山一角的证据链。
年6月,复旦的海归数学博士老师姜文华,刺杀书记王永珍,这个案件,将是中国大学教育历史上,最残酷,最震惊世界的流血的记忆。
刺杀案件之后,引发的全国,全网,全世界舆论,特别是对知识分子,对正当高考的家长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而诱发案件发生的全部复杂缘由,包括大学管理体系,包括“非升即走”规定的弊端,包括许多大学“青椒”老师的困境,包括引进大学高端人才的去留问题,包括大学本身,行政官僚问题。包括具体的,对案件当事人的全部经历与纠结的调查,都有待进一步反思。
这个案件,本质上,是中国文化,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里,发生的血案。是非常值得反思的重要历史事件。是要写进教育史记的教训。
而复旦大学语言文学系主任朱刚,写出的告示文章,就不是简单的作文,而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对案件的回应。应该还原本文,才能还原整个案件发生后,复旦人的心态种种。
朱刚写的,求仁得仁,永珍安息。
求仁得仁,就是求死得死。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找死得死。
这种组词笔法里面,包含了朱刚,无意识里对王永珍,自取被杀后果的叹息。
杀人,被杀,里面纠结了双方冲突,不断激化的长期过程。朱刚此言,深含警示意义。
朱刚的意识里,是要为王永珍说话的,但是无意识里,也有对此血案,有一定看法。认为不是凶手单方面原因。因此,按照弗洛伊德的笔误就是本心本意的流露的研究,正是朱刚完成了孔子,春秋笔法的证明。
所以,宋石男,改作文的心态,完全就是游戏笔墨,炫耀语文水平,却没有考虑到,朱刚行文之时,也是惊魂未定,也有无意识笔误,透露出自己对案件发生双方,都有无意识评判的责任。
由此,去读后面的,朱刚行文的缺主语,不通顺,结结巴巴,语无伦次,都说得通了。这恰恰是朱刚内心无意识纠结的真实流露。并不是朱刚,真的写不好两百字作文。
一个人,无论是谁,写作没有自由自在,仅仅是奉命写作,哪怕只有两百字,也会别扭的。
所以,朱刚的别扭写作,就证明了案件发生的描述是别扭的。恰恰证明了,就是复旦内部,也会有很多保留意见,不同看法,并不是统一只悼念王永珍,还有不少痛惜姜文华的。可惜姜文华的。对于凶杀事件的双方,都是痛惜的。整个案件发生,本身就是荒谬的。就是不该发生的。
复旦对于如此重大恶性案件发生,是逃不脱责任的。有良心的复旦人,都会有自我反思与自我追责,都会有吸取教训的感受的。
因此,我们去读宋石男,改过的作文,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宋石男置身事外,只是语言文字的通顺,不会体验到朱刚的纠结与难言之隐。还是保留朱刚行文的好。
我的乐山故乡人宋石男的才华,可以大规模用在其他地方。
这是我,龚盖雄,作为诗人,作为语言文学大学教师,几十年以来,对语言本身的意识与无意识,对创生成,随缘化生的复杂性的体验。我想,复旦众多师生,注定各有看法。注定其中,也有深明大义,觉悟良知者,也有保留个性独立,而创造自由者,更有天性,本性,灵性的守护者。复旦不是铁板一块。复旦还是大有希望的。对于血案的反思,注定会真正透彻人心的。
愿如此悲剧,不再发生。
愿所有才华出众者,都得到善良安排。
愿所有管理者,都能与人为善,而得善报,而成正果。
愿中国所有大学,真正成为无愧于良心道德,无愧于追求真理的大学。
愿所有读书人,都能安稳平静的书桌。安稳心灵所向的大地天空。
愿三千年未有大变局的中国,成为世界上所有天才都心向往之的中国。
.6.20.
附录
宋石男:我为复旦中文系主任改作文
原创四一哥四一哥昨天
永珍遇害十日(“遇害”不雅驯),校方有此说明(应点明校方名字,另外古文里没有“说明”这种用法,“说明”也没气势,直接用“告谕”好了),以正视听(不够有力,要强化语气,要对小人亮剑)。
当初事发突然(太白话,太无力),行凶之时并无目击者(话不能说这么死),而死者已矣(废话,死者没死叫死者?),凶手在警,亦无从问得事实也(意思是警察不敢问凶手?必须去掉“凶手在警”四字,咱们换个说法。另,“问得”不如“得问”符合文言语法)。
然谣言疾起(“疾”字拗口),毁谤日滋,长篇大论,有如宿构,其势汹汹,席卷全网(这几句太不雅驯)。唯复旦师生(此时应直接亮出立场,高呼我旦),不为所动。此岂爱校心切,可以罔顾事实?(反问句用得好会有力量,用得不好会歧义横生,脑子不好文字也不好的人,还是正面论述更妥当)。
实赖永珍人品口碑(这样写,断句容易断成赖永珍,马永贞的堂姐?),在周围人心目中屹立不倒(太不雅驯)。君子之泽,三世不斩(孟子原文是五世而斩,可以反用其意,但要尊重原文),区区十日,又何足道。仁者不寿,吾侪所恸(这里应该强化悲伤之情,直接说悲伤反而不够有感染力,咱们来个多寿则辱,意境一下子就上去了,而且让人浮想联翩),求仁得仁,永珍安息!(这句被吐槽最多,其实可以救回来,孔子还有句名言,欲仁则斯仁至矣,就是说只要你有向往美德的心,你就已经具备初步的美德了,咱们把这句接在“求仁得仁”之后,就还是关于德行与命运的悲鸣,而不至于让人误会是死了活该啥的了。)
中国语言文学系系主任朱刚(title要保留。不要怂。这是全文唯一一句易一字而不能的话。)
于二〇二一年六月十八日(不雅驯,既然选择了文言,咱们就一文到底,要尊重传统。)
改后,虽然还是五毛文章,但至少文辞雅驯,逻辑顺畅,不那么丢人咯。咱们再用在线繁简转换一下,就更加古色古香咯。不过要注意,辛丑年可不能转成辛醜年哟。
如次:
仁者不壽,永珍安息
永珍罹難十日,復旦頒布告諭,真相昭明,心懷叵測者不得行其奸宄矣。
初,事起肘腋之間,諸般情形晦暗不明,亦無從得問事實也。然謠言迭起,毀謗日滋,讒邪小人,公示眩惑,唯我復旦,不為所動。此豈我旦愛校心切,實乃公道自在人心也!
永珍其人,如璞玉渾金,在在處處,有口皆碑,縱三人市虎,千夫所指,斯人之譽終不可汙也!君子之澤,五世不斬,區區十日,又何足道。仁者不壽,多壽則辱。求仁得仁而斯仁至矣,永珍安息!
中國語言文學系系主任朱剛歲次辛丑初夏
龚盖雄,四川夹江出生,眉山长成。居住乐山佛岸。当代先锋诗人,文学艺术评论家。大学教授。对创生成新诗学哲学创始人。
现在全国推广三生教育。年出版《人类的三生信仰》
古今一体,实验先锋,启动龚盖雄诗书墨宝的创造。
龚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