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蓝天下飘着几朵白云,一架飞机掠过,云朵顿时散开来。放眼俯瞰,那绿树掩映中,栋栋色彩鲜明、错落有致的科创楼宇纹丝不动。这座拔地而起的产业新城就是成都芯谷。
成都芯谷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与成都市政府共建的开放式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区,也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布局西南的重要桥头堡。
经过五年的发展,成都芯谷为双流区确定了主导产业方向,也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在此集聚,电子信息产业在此得到蓬勃发展,成都芯谷搭建起的“一平台八中心”综合运营服务体系也不断完善。中国电子在西南区域的战略价值不断提升,中电光谷作为产业资源运营平台的品牌影响力日益凸显。
“成都国家芯火双创基地”“川桂产业合作示范园”“蓉港人才合作示范区(总部基地)”“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四川成都芯谷)”“四川省(双流)电子信息产业成果转化基地”“成都市首批四星级智慧园区”……这些年获得的荣誉称号,对成都芯谷是一种认可,更是一种激励。
当前,成都芯谷正以打造“四川第一产业园”的目标,不断努力,砥砺奋进,与双流区携手开创共享共建新格局,通过产业链打造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过去的一张蓝图,到现在研创城一片欣欣向荣,一大批优质龙头企业落户,成都芯谷公司高级副总经理杨丽娟全程参与项目的规划拿地、建设运营,见证了成都芯谷从无到有,日新月异的变迁历程。
▲年成都芯谷未开工建设时的俯瞰图
这一切来之不易,也遇到了许多困难。“早期由于项目尚未启动,周边交通不畅,配套设施不全,无论是在建设还是前期招商过程中,都无法向客户全面展现成都芯谷的规划、立意及价值。”杨丽娟回忆说。
但双流有良好的生态本底和营商环境,有双流区委区政府及各级相关部门给予的大力支持和悉心关怀,特别是成都芯谷项目启动初期,专门成立了成都芯谷建设指挥部(后依次改为成都芯谷管委会、成都芯谷发展服务局),为项目争取各项优惠政策,开展政企联合招商,使入园企业能够快速发展与成长。
项目能够快速推进的另一原因在于坚持团队本地化,吸引了一批认同企业的价值观的优秀人才,打造出一支具有战斗力的队伍。为了满足公司战略发展目标,成都芯谷长期持续对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和结构调整,面对重大专项工作,创新跨部门工作小组机制,建立跨部门专项小组,形成联动工作机制,在组织中衍生小组织,提升组织效率。
今年,成都芯谷公司从架构上增设了两个招商部门,最大程度地释放资源,拓宽渠道。“过去,我们在对接政府、行业协会方面积累了很多资源和经验,加入了20多个行业协会,也成为了成都市电子信息行业协会会长单位。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希望拓展招商渠道,尝试更多市场化打法。”杨丽娟说。
目前,成都芯谷研创城实际注册企业余家,入驻企业余家,其中头部企业30余家。包括中国电子旗下华大九天、中电九天、澜至电子、成都华微等,以及中科院微电子所西南研究院、中国信通院成渝研究院、成都瑞迪威科技、中发集团、桃子健康等,逐步形成了“央企带动,大中小微企业联合创新”的发展格局。
作为成都芯谷的起步区域,成都芯谷研创城产业载体竣工投运面积近40万平方米,充满科技感、艺术感的高品质科创空间形象已逐步呈现。在成都芯谷这个“聚宝盆”里,除了聚集有壮而强的“巨无霸”,还有OVU创客星服务的一批小而精的“潜力股”。
▲OVU创客星
成都双流是OVU创客星布局全国20个城市37个站点的重要一环,成都OVU创客星肩负着汇集西南地区创业力量、创业资本和加速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秉承“为创业者链接一切资源”的宗旨,为园区在孵企业提供集政务、财税、金融、创业指导、行业资源等上百项综合服务。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众多小微企业圆梦的新趣处和西南区域创新创业孵化桥头堡。
在成都芯谷内,还有一家“特别”的园区企业——海豚数字医疗产业园,也是成都芯谷首个专业细分领域的园中园。成立的时间不到一年,入驻的企业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医疗行业头部企业:京东健康、九州通、小药药……
桃子健康CEO吴浩介绍说,海豚数字医疗产业园坚持“严进宽出”入驻原则,优选国内外优质医疗企业,截至目前已引入50+家行业头部企业,全力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最大规模的医疗科创集群之一。
▲海豚数字医疗产业园外景
这与中电光谷构建产业生态的理念如出一辙。强调产业生态,就是强调优选园区企业,特别是优选基石企业——那些具有创新生态建设带动力的企业。
作为电子信息主阵地,成都芯谷不断发挥产业组织的作用,围绕集成电路产业上下游,以及重点头部企业关联配套企业进行强链延链补链,不断加快产业聚合,着力构建全链条、全要素的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实现企业发展、园区繁荣、产业升级的共建共享发展格局。
谈及为何选择落户成都芯谷,园区企业几乎形成一个共识:首先是双流的营商环境;其次是成都芯谷的区位优势,在交通、教育、人才公寓等软硬件配套完善,能够满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许多刚性需求。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园区的“软实力”。成都是公认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之一。除了生活的幸福感,成都芯谷还将“幸福”与“幸福中心”作为城市竞争力来运营,通过企业幸福中心与“企业咖啡时”活动,和网络理政平台协同,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员工工作生活的幸福感。
企业幸福中心作为园区产业配套完善、生产生活协调的科创配套空间,汇集了人才综合服务中心、政务办事驻点、金融业务等专业服务机构,可为企业提供人才服务、科技金融、科技服务、政务服务、商务服务,让企业不出园区,即可享受“产、学、研、用、金”全方位的服务。对员工们而言,便利店、咖啡厅、健身房、屋顶花园等配套商务,让这里成了一个温暖的会客厅、温馨的共享空间、友善的交流协作平台。
▲企业幸福中心的共享空间
而运营服务中心的投运,则以市场化的方式,成为园区“一局两中心”的政务服务体系的有力补充,形成了“政府+市场”的多元服务体系。中心设置了物业服务、能源服务、综合服务三个服务窗口,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周期服务。同时,以智慧园区数字平台为核心,整合和利用园区的信息资源,开通园区通线上服务让入园企业“零跑腿”,构建“一云台汇数据、一键可知全园、一体运行联动、一屏智享服务、一站创新创业”的数字园区智慧管理平台,切实提升园区管理能力与服务效率。
企业幸福中心是园区服务的一个缩影。对入园企业来说,他们看重的是营商环境。站在运营商的角度,成都芯谷把企业引入进来,也希望企业和园区共同成长、发展。成都芯谷构建了“一平台八中心”产业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便捷高效的园区服务,真正满足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诉求,着重优化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确保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成都是链接南北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枢纽、全国航空和电商物流快递的大区组织中心和重要枢纽,正努力打造国家向西向南开放门户和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成都是内地第三个拥有两个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蓉欧快铁’从这里始发,交通优势明显,这为成都芯谷更好地发挥产业组织优势提供了巨大空间。”杨丽娟说,相比单个的项目招商,产业链转移落地更具发展竞争力和可持续性,而拥有区位交通优势和产业配套能力的成都,已经成为产业链转移的首选地之一。
年,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作出部署:“让良好的产业生态和较高的本地配套率成为产业链招商的新优势。”半年来,成都加强对20个重点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的协作关系全面系统分析,针对性梳理策划补链强链延链重大项目,提升项目招引培育的精准性有效性。
对成都芯谷来说,比较切实的做法是围绕已经入园的企业,对接一些可能跟他们存在业务关联的企业,通过他们的关系吸引这些企业落地。围绕电子信息产业,双流区也能够在配套链、要素链、技术链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
▲成都芯谷园区外景
此外,成都芯谷还充分发挥中国电子的资源优势,积极围绕“中国电子PKS联合创新空间”开展产业招商,通过对接飞腾、麒麟、中电海南创新院、PK生态体系联盟等企业和组织机构,聚拢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随着西部地区城市间交通体系的全面完善,腹地广阔的产业外溢承载空间、完善的产业配套配套和城市间跨区域协作发展将有效突破成都城市发展的空间瓶颈,培育城市经济增长新动能。
在这一背景下,成都芯谷顺应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拓展对接了成都市高新区、自贡市自流井区、自贡市荣县、资阳高新区、乐山高新区、南充市高坪区等多个项目。未来,成都芯谷将在成都、在四川发挥更加积极的互动作用,包括区域互动,产业互动。
▲杨柳湖片区规划图
去年底,中电光谷中标杨柳湖片区综合开发EOD城市合伙人项目,按照规划,杨柳湖片区将以智能制造为主,促进企业研发与生产之间的联动。
成都芯谷杨柳湖片区未来的产业发展思路是扩展研发制造空间,构建完善产业链;推进院校企业协同创新,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增加生活空间,实现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布局总部经济、商务金融等,实现商务协同。
未来,成都芯谷将不断加快产业聚合,着力构建全链条、全要素的集成电路产业生态。依托川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与成德眉资经济圈建设的大环境,结合重庆、德阳、绵阳、自贡、广元等地的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把提升成都芯谷辐射带动作用放在重中之重位置,在产业发展上抓好集群布局、分工协作,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逐步形成优势互补、紧密协作、联动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助力区域产业经济协同发展。
作者/丁杰
视觉/沈文婧
责编/张灵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