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治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s://baike.baidu.com/item/刘云涛/21900249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四川在“千万工程”经验指引下,努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让万千乡村呈现新气象,绘就和美新画卷。在此过程中,四川如何补短板、铸长板?怎样打造彰显各地特色的美丽乡村?近日,记者走进四川多个乡村实地调查采访。初夏时节,走进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石椅村,羌寨被起伏的山峦围绕,山谷间流淌着清澈见底的小溪,这座有着“云上羌寨”美誉的村庄里游人如织。农家乐里,山珍炖鸡、石磨豆腐等羌族特色美食散发出诱人的香味。石椅村是四川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一个缩影。去年11月,四川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规范》正式实施,这是全国省级层面出台的首个指导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工作的地方标准。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重点在县域、难点在乡村。四川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摆在突出位置,以城带乡、以点带面突破城乡融合发展难点,努力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稳步发展优势产业4月底,以5栋徽派古建筑为主体的课耕山居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古村落里、老宅院内,工人正在加紧完成最后的工作。该项目一期总占地面积平方米,涵盖乡愁民宿、乡村文化和非遗传承等板块,即将成为遂宁市船山区河沙镇凤凰村又一旅游景点和文化研学基地。“从桐岸读水到半隐山舍再到课耕山居,村里通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加入,与村集体共同打造文旅项目,以观光农业和民宿经济为引导,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旅融合发展之路,在青山绿水间找到了致富渠道。”凤凰村职业经理人夏志鹏告诉记者,凤凰村近两年累计接待游客5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余万元,农户人均增收余元。无论是凤凰村还是四川省其他乡村,种植业和养殖业历来是传统优势产业,村民此前大多靠务农为生,不少地方缺少带动村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四川明确提出,建设“宜业”乡村,要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做好“土特产”文章,整体提升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竞争力从何而来?来自彰显自身特色且具有明显增收实效的乡村产业。作为农业强省,四川各地有不少叫得响的农产品,做好“土特产”文章,成为乡村发展特色产业的重要路径。“曾经,购买我们蜂蜜的主要客户是海龙村附近的企业。今年3月,村里的凯歌好礼行开业了,按照商店运营方对产品浓度、包装等的要求,我进一步提升了蜂蜜品质,价格也上涨了20%,如今是上得了台面的农产品了。”养蜂人王勇口中的凯歌好礼行位于遂宁市安居区常理镇海龙村海龙凯歌农文旅园区,商店里聚集了来自安居区的米、油、酒、黄桃罐头等传统特色农产品和区内农户自己种植、养殖的初级农产品。“今年年初,我们开通了线上直播间,帮助农户售卖土特产,不到1个季度就实现了近20万元的营业额。4月中旬开始,海龙凯歌农文旅园区迎来了日均近千人的客流高峰。我们将继续围绕‘川字号’土特产做文章,助力园区发展提质增效。”四川凯歌农旅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原说。农村要发展,离不开像王勇这样能干肯干的广大农户,也离不开思维活络的致富带头人。“下午3点这会儿正是厂子里人少、车少的时候。凌晨四五点,厂区人山人海,连个落脚的地方都难找。”记者在四川丰之华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冻库外见到了公司管理人员唐贤德。公司位于眉山市彭山区黄丰镇丰华社区,镇里有悠久的柑橘种植历史,柑橘年产量长期维持在万公斤左右。为满足黄丰及周边乡镇的柑橘冷冻、包装、运输需求,丰华社区牵头争取上级政策、整合集体资源、吸引镇里其他村入股,创建了四川丰之华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今年一季度,村集体经济收入28.5万元,公司冻库收入13.5万元,柑橘加工包装费收入15万元。除了筹建丰之华公司外,村集体还争取到项目资金修建了乡村酒店,引入专业人士经营。自2月正式营业以来,已经实现营业额20万元,未来村集体经济将进一步壮大,村民也可以通过发展自家产业、农闲务工等渠道实现增收。”丰华社区党委书记张仕云说。这些年,在各类乡村特色产业的带动下,四川农村集体经济健康规范有序发展。截至今年4月底,四川省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并登记赋码发证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达个。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在四川,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富起来的村子有很多,不少人尝到了发展红利,回到家乡创业或就近务工。“钱袋子”鼓了,扎根乡村、建设乡村的心就定下来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和美乡村建设的参与者。为了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四川提出以党建引领提升治理能力,不断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开展“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智慧乡村治理试点,计划今年培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个、省级示范村个、精品村个。乐山市夹江县新场镇东风村是四川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镇”之一。“我们村两委班子共6人,是从村里的农村家庭能人、致富带头人中民主选举出来的,平均年龄41岁,大中专以上学历5人,实现了班子能力、年龄、学历‘一升一降一提升’。”东风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肖国贵告诉记者,东风村搭建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网,组建的15个党小组与若干党员中心户、志愿者带领群众共护村容村貌、共谋产业发展。一系列措施提升了东风村的治理效能,记者调研走访的不少乡村中,无论是发展产业还是人居环境整治,当地群众都有很强的主人翁意识,积极融入乡村治理工作,成了乡村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村里每年都要开展‘文明经营户’评选活动,我们经营的农家乐、民宿就像村里的‘面子’,要想把生意做好,除了要保证环境整洁、饭菜可口,还要礼貌待客,全村老少要齐心协力,保住‘示范村’这块金字招牌。”石椅村农家乐陈家大院的老板车春华说。石椅村对照4A级景区标准进行房屋风貌改造,通村路、连户路、产业路以及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全面完成升级,村里85%的农户成为农文旅经营户。年,石椅村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余万元。“石椅村是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自治意识也越来越强。”石椅村党支部书记陈爱军介绍,村里开展文明实践大讲堂,培养了20余名“田秀才”为群众服务,成立了由村组干部、老党员、新乡贤组成的“红白理事会”“乡风文明监督会”等组织,常态化对全村群众开展监督教育工作。以积分制管理激发村民自治活力,在四川也有不少成功实践。通过积分制管理,可以降低治理成本,还能够提升政务、村务等管理服务的协同水平,近年来成为智慧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环。德阳市广汉市三水镇友谊村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经过股份制改革,村集体办理了四川省首个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营业执照,先进的治理理念不仅为村集体增收、群众致富提供了门道,更让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改革“先锋”村。“去年年初,三水镇首家积分超市在友谊村开张,我们将积分和志愿服务、村级事务管理相结合,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移风易俗、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积分不仅可以换取商品,当村民以家庭为单位向广汉农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时,还能享受贷款优惠政策,积分越多,贷款额度越高,利率越低。目前,友谊村全村已获得授信金额万元。”友谊村党委书记舒军说。除此之外,四川还以数字化撬动乡村治理的高效能。年4月,四川在有条件的村试行推广运用“川善治”乡村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