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76年前泸州东岩巨幅石刻还我河山,来
TUhjnbcbe - 2025/6/11 2:03:00

泸州东岩有一块临江石壁,其中刻有“还我河山”是个大字,其规模之大,全国罕见,那么各位知道它的来历和意义吗?

事情要追溯到76年前。年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会议上讨论对日作战问题时决定:美方军用物资由美国海运到印度,再空运到中国昆明,其中一部分运存泸州蓝田坝。中国远征军由泸州经川滇东路出境。修筑中印路和泸州飞机场,就是在这个形势下动工的。

当时的泸州驻军和地方当局,也急于加强防御,安定社会秩序,将泸州建成后防重镇,以利支援前线,加速击败日本侵略者。加上蒋要到泸州视察,县各界成立了新生活运动委员会,由泸州警备司令部、76军特别党部、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泸县县政府县参议会、县党部、三青团、警察局、水警局、宪兵营等机关组成。

主任委员廖昂(76军军长、兼泸州警备司令)、副主任委员刘幼甫(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及防空司令)、秘书肖尔诚(76军特别党部秘书),其它各机关都派有专人参加工作,经费由泸县银行拨出专款万元。以“防空”、整顿社会秩序、宣传抗日为新生活运动主要内容。其中选择在少鹤山东岩临江天然石壁石刻“还我河山”四个大字,就是宣传工作之一。

东岩又叫月亮岩,其石壁立于泸州澄溪口大江对岸(今天滨江路游泳基地单碗广场对面),高约米,是一个目标显著的地方。为了激发抗日热情和纪念抗日战争,泸州人民确定在月亮岩石壁上镌刻“还我河山”四字。而这四个大字一度被误传岳飞题刻或者冯玉祥题刻,事实到底如何呢?今天沽酒客就来给大家聊聊它的来龙去脉。

首先岳飞虽然被奉为民族英雄,但是他没有来过泸州,也没有写过“还我河山”四个大字,但是这四个字又跟岳飞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个事情,还得在追溯到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后。当时中华民族发出了救亡抗日的吼声。有识的爱国志士,立即想到应从历史伟人、民族英雄岳飞身上汲取力量。

江苏嘉定(今属上海)文字学家周承忠,从这个据说是传为岳飞手书李华的《吊古战场文》碑拓中,在“河水荥带,群山纠纷”中取“河”、“山”两字,在“秦汉而还,多事之夷”中取“还”字,在“奇兵有异于仁义(義繁体)”中取“义(義繁体)”的下半载“我”字,组合成还我河山四字。加上岳飞的落款和图章,临摹成为一幅岳飞手书的“还我河山”题词。

另一位嘉定人、地理学家童世亨,立即将此题迹刊登于地图册的扉面。而《东方杂志》主编金兆梓见后,立即在杂志上刊出。自此方有充满气魄的“还我河山”四个大字。虽然此举有借用之意,但是作为我们伟大的民族英雄,岳飞用他的一生履行着“精忠报国”的使命,他的碧血为“还我河山”而流,从这个角度来说,岳飞是否真的写过“还我河山”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精神照耀着华夏大地,激励着无数华夏儿女捐躯赴国难。但从这一点来说就意思重大。

当年很多地方都相继书写此四个字,它如同一个响亮的口号,喊出了国人心中的呐喊,和誓要达成的目标。

泸州作为后方保障,前面也已经说了对抗日宣传的重要性,所以选择了这四个字鼓舞今人警示后人,不过并没有用岳飞题,根据富顺人肖尔诚先生口述,是由他带人前往测量地形,决定每个字做5米大,刻3厘米深。字由肖尔诚书写,并非传说中的冯玉祥,今日有人说是王少溪,因为证据不足,纯留不评,

在石壁的上款是“中华民国三十三年三月。”下款是“泸县各界新生活运动委员会。”当时还专派76军特别党部干事阎钰华到现场布局监工。整个工程历时两月,费工个。笔画涂上石灰,非常鲜明壮丽。(可惜今天落款处部分损毁,四个大字也有一定风化,颜色也不鲜明,不知道何时能修复,资金短缺,据说十年左右,泸州冬泳协会民间保护爱好者曾经自发捐款维护过一次)

“还我河山”四字,表达了当时全国人民的心愿,它雄踞于百米高的岩石之上,引人注目,发人深思。书法家六一佛子、萨元相、黄乃石、颜中陶、王少溪等,都先后来泸观摩,交流书法活动,盛极一时。

至于之所以有冯玉祥的误传是因为,当时他曾经到泸州,动员节约献金救国,见到“还我河山”四个大字非常喜欢,于是自己写了一幅同样的字,当时大家陪同他从乐山到合江,沿江寻找类似的临江石壁,找出比较适合的地方一一江安县轮船码头石壁。冯先生写了“还我河山"四字(毎字一米大)。署上冯玉祥三字,当时联系江安县人士,很快把它刻上了。另外据说在泸州市合江的马街长江边上,也刻了冯玉祥写的这四个字。

时至今日,凡是到泸州游览的人,都想去看看“还我河山”摩岩石刻,我们也乐意推荐,因为它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斗争精神的证明,是民族气节的颂歌。我们真心希望它能长久保存下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76年前泸州东岩巨幅石刻还我河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