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ldquo做rdquo出来的乐山
TUhjnbcbe - 2020/11/18 1:52:00

凌云西岸古嘉州,江水潺潺绕郭流。绿影一堆漂不去,推船三面看乌尤。

到乐山的文化名人,留有作品的,如果按照文人名气排名,清代出生官宦世家的张船山,别说前十名,进前三十名都悬,可要说写嘉州古城最好的一首,我首推张船山这首。

年,乐山的三名书画家宣海生、盛志中、杜康龙用3个月时间,完成长25米、高2米的大型山水壁画《凌云西岸古嘉州》,画卷在乐山旧城区10多公里的街景中,一共展现了39处嘉州名胜,描绘了多个人物。

这几名画家,为何如此大耗元神,原来,这是为一家酒楼画的,现在那副壁画,也还摆在生意大不如从前的那酒楼吧。

画家画古城,也许只为人民币。

商人谈古城,追求的是背后的利润。

画家,商人,专家,市民,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乐山古城。

铁门坎风月谈,今天就来聊聊乐山古城。

(一)

我不是乐山城的,小时候到乐山玩,记忆不深。

记忆中有完整乐山城的概念,那是15岁。当时在西坝读高一,有个妹子到西坝来找她姐玩,记不得怎么就看上我了,她的手摸起很舒服,她穿的衣服也和身边的同学不一样,有种时髦的味道,她当时在乐山读中专,比我大一岁。之后,她给我写了信,邀请我到乐山她学校去耍。
  那时的乐山城,对我来说,还充满了神秘感。
  乐山港有家温州发廊,我在两年后去剪过一次头,觉得是件很牛逼的事情了。她就在学校门口,请我吃了顿可口的饭菜。 玩了一天,潇洒告别乐山城前,还在女生寝室里洗了一个头,身边不断有女生走过,对我的存在,似乎无人问津。
  她告别我的眼神,现在想起来,还是那样依依不舍。这趟乐山之行,算是留下了不少温暖的记忆。

那是年。

我第一次从远处看你,又走近你。

年,李玉书成为乐山市交通局局长,即将迈上副市长的位置。

那一年,田云飞还在下海经商。

年,乐山市*协常务副主席张浩在乐山日报发表了言辞激烈的批评文章:《会江门被毁说明什么》。

在之前的一年,刚刚过完元旦,乐山经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二)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在新旧历史的交替中不断丰富。乐山古城,正是在这样的历史交替中,渐渐消失的。

乐山古城位于岷江、大渡河两江汇流处,西距青衣江与大渡河汇流处不过2公里,故习惯称位于三江汇流处。至今已有近三千年历史,遗留古城称为“嘉州古城”。

《水经注》云:“县治青衣、江会,襟带二水矣”。嘉庆《乐山县志》载:“周嘉州故城,历代治此。”

到唐代,古城临江市布局的特色已经明显。

到南宋,陆游摄知嘉州,4年后,范成大路过嘉州,城垣已开始用石砌筑以防洪水。

到清末,明城东、北附城新增了大量居民区,且“民居栉比,富室居多”。其中,临岷江城门15座,均为“水门”。洪水季节,船只可直入城门。

年,一场数十年不遇的大洪水袭击乐山城,我在肖公嘴,看着洪水冲过城墙,进入城市。

而在清代,南城垣也曾受大渡河洪水冲击,多次修建。最重要的是两次,一是乾隆五十一年(公元年)“堤尽坏,丽正门崩入二百余丈,长如之,当事者随修筑完固,然自是城滨于水”,原有走马、半边二街及丽正门外著名的镇水铁犀,均没入江中。此后,南城垣直落大渡河中,出现令人惊叹的千米红墙,直搏浪涛的景观。。二是嘉庆十六年至十七年(公元-年),之后在南城垣外布石融铁,添作13矶,极大地加固了南城垣的防洪能力。自此之后嘉州古城垣再未发生冲塌事故。

按理说,最多在年左右,乐山古城已是固若金汤。

之后,除了日*大轰炸期间,有部分城墙受伤,再无“天灾”,那年的大轰炸,主要是炸城市街道。

应对天灾,也许还有办法,可面对人祸,我们却一筹莫展。

从年起,“以开办马路,北门及福泉两门与大码头外城均被拆毁矣”。嘉州古城在外城垣建成仅67年后,便开始遭受建设性破坏。民国时期以后,因城市发展和交通开埠,乐山古城墙被拆除数处。

乐山古城墙、城门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遐迩,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乐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文本中称:“嘉州古城墙是乐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精粹。”中国文物学会会长、著名城墙专家罗哲文曾将乐山古城墙比喻为“金线串银珠”,联合国城市管理机构(UMP)专家更是将其誉为“乐山的长城”(Leshangreatwall)。

破坏乐山古城,这还仅仅是开始。

(三)

现在,乐山有钱人喜欢住哪里,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有钱有权的,他不一定住别墅,也许就和普通市民是邻居。

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能住在肖公嘴一带高楼的,那可绝对都不是一般的普通人。

年代初期,肖公嘴一带开始大兴土木,建起了20层左右的高楼。到今天,这一带的高层建筑已经鳞次栉比,成为与古城格格不入的高层建筑群落景观,最高的已经达到米以上。往西望去,大渡河畔高层建筑更是星罗棋布。而平江门及其古城墙,则在近年拔地而起的高楼“皇华台”强力挤压下,显得无地容身。而按照乐山当代的总规,乐山大佛对面的沿江区域,肯定是不能修高楼的。

下面这起事件,我们称为会江门事件。

已故地方文史专家毛西旁先生在《乐山历代诗集》的附录部分,用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灾难和耻辱”这样的话语,来强调会江门被毁事件的严重性。年,某银行在肖公嘴大兴土木,修建银行大楼和宿舍楼,该行先是向市*府申请将会江门外移重建,当年12月5日,市文化局以公文的形式上呈市*府办公厅,语气强硬地制止这一荒唐打算。施工方没有理睬,12月23日晚上,在推土机的隆隆声中,会江门这一唐至明代的珍贵文物古迹被摧毁。而当这起破坏事件,还在调查处理的过程中。12月27日下午,残留的一片约2米高的城门基脚,被掘土机彻底夷为平地。年1月15日,乐山市*协常务副主席张浩在乐山日报发表了言辞激烈的批评文章《会江门被毁说明什么》。张浩在文章中痛心疾首地说:“会江门位于乐山的三江会合之地,始建于唐代以前,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没有毁于年年暴发的洪水灾害,没有毁于历代战争的破坏,没有毁于日寇的飞机炸弹,也没有毁于史无前例的‘破四旧’运动……(却)于一九九四年十二月,毁于某银行(原文直称其名)建设工地的推土机下。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痛心非常气愤的违法行为!”随后,众多文史专家以及社会各界的同声谴责,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合力,迫使某银行不得不在原址将会江门重新修复。但文物不能再造,重新修复的会江门已经不是文物古迹会江门了。同样的违法行为,更早些年,也曾发生。年代末期,为了修建某宾馆,建设方以“有碍观瞻”为由,将高北门一段长约20米的古城墙拆毁,违法者没有受到任何处分。乐山文史专家唐长寿说,这是乐山城区房地产开发成本最低的一个项目。唐长寿认为,近年来在老城区内无节制的房地产开发,对古城风貌是一种灾难性的破坏。

遗憾,还有很多。今天的叮咚井,其实已经不是丁东井。真正的丁东井已经被永远埋在了地下。如果你和我一般大小,又是地地道道的乐山人,也许你还记得这一幕场景:当年的叮东井旁,成天有着三五成群的姑娘大嫂在洗衣洗菜,还有人来挑水,到了星期天和节假日,汇集的人更多。那是延续了千年的乐山民俗一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味道清甜甘冽的井水,养育了周围数百家住户。据已故文史专家罗孟鼎先生考证,叮咚井早在唐宋时期就著名于世。*庭坚认为其水滴洞中的声音有金玉之声,很像一种名叫方响的乐器,就把它改名“方响洞”,诗云:“古人题作叮咚水,从古叮咚直到今。我为更名方响洞,要知山水有清音。”可惜的是,这眼在嘉州古城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著名古井,在年秋不得不让位于城市道路。有关部门把古井严严实实盖起来再铺上混凝土,却在距离原址20多米的地方修了一个亭阁,署名叮咚井,但是有其名而无其井。作家汪建认为,如果当年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再强一点,道路完全可以绕过丁东井,往左侧拓宽,只是要比填井麻烦一些罢了。

如果说之前的杯具,你来乐山时间不长,不曾听闻,那么,这件事,你应该有所耳闻了。

龙神祠又称九龙祠,是纪念隋代嘉州太守赵昱的祠庙。龙神祠始建于唐,清乾隆十七年于祠内建九龙书院,成为一处祀祠与书院相结合的场所。破烂不堪,不重视也就算了,可在一轮又一轮的破坏中,至少还是留下来了,殊为不易。

可在年1月23日,一场大火,有上百年历史的“龙神祠”毁于一旦。在九龙巷长大的一位先生说,龙神祠前50多级长满青苔的石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沧桑残破的石门也让他难忘,现在真完全成为了回忆。

(四)

张公桥,现在已经是一条美食街。

张公桥一度曾被人当作一个敏感话题来默默讲述:提到历经多年尚且坚如磐石固若金汤的张公桥,就会想到这些年不断维修拓展的一些大桥。才多少年的历史,是什么让一座座现代化大桥如此虚弱不堪?17世纪初叶,一位名叫张能麟的地方官在竹公溪上主持修建了一座石拱桥。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德*,把这座古桥命名为张公桥。多年来,古桥成了连接乐山城与北部交通的枢纽,载重汽车也能畅行无阻,其建筑质量堪称奇迹。作为乐山城的又一标志性文物古迹,张公桥理所当然成为文物保护单位。随着现代交通的大踏步发展,张公桥已经不能适应车水马龙和滚滚人流,年决定加宽张公桥。桥是修好了,文物古迹张公桥却遭受了万劫不复的破坏:建设者将古桥上游方的护栏拆除,使古桥与新桥形成一个整体,显得不伦不类。

还在建设初期,本地一位作家就给时任市长*先生写信,建议仿照无锡蠡湖双虹宝界桥的体例,保留完整张公桥,在其近旁另修一座汽车桥,也在竹公溪上来个双虹桥。但因人微言轻,此一建言石沉大海,张公桥最终修成了既非文物古迹也非现代化桥梁的混血桥。年代在乐山如火如荼的旧城改造,以雷霆万钧之势扫荡旧城,堪称嘉州古城风貌大破坏的一次劫难。唐长寿说:“年文物普查,天后宫、王爷庙、草堂寺、碧津楼等文物古迹都保护完好,但旧城改造之后,这些古迹荡然无存(其中草堂寺毁于年代末期)。铜河扁、陕西街、虾蟆口、洙泗塘民居带全部被毁。按照惯例,旧城改造应该尽量保护历史文化遗存,保留古城风貌。古城保护范围内常住人口只能做减法,新区发展才做加法。但乐山的旧城改造没有按照惯例进行。”乐山能够跻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行列,实际上就靠的是这些,乐山大佛,毕竟只是遥遥相望,不在城里,这些都没了,乐山还能称为历史文化名城吗?

(五)

这是一个日本人上世纪初在乐山城的记录。我宁愿把他作为一位记忆力超级好的游客,毕竟那时日本派出的间谍太多。

他在闲逛中,详细观察和记录乐山的城市、城门,以考察乐山当时的“战略地位”。书中详细记录了乐山25座城门的名字及其位置:府城四面围以坚固的城郭,面临岷江。府城设有城门,为数颇多。像蜀都这样方圆三十里、人口通常在八十万左右的城市才有的东西南北四个城门,而面积连十分之一都不到的嘉定府却设有二十道城门。其中安澜门、丽山门、育贤门、望洋门、来薰门等五门位于西南方,凌云门、紫丝门、天绿门、涵春门、太平门、福泉门、水星门、三码头、二码头、大码头、人和门、平江门、承宣门、兴发门等诸门面江;嘉乐门朝北。城内建有隔墙,设有迎恩、拱辰、福泉、庆春、会江等六门。府城共26道门,面江的门就有十四道,码头之繁华可见一斑。(据考证,他文字中有几处小差错,但瑕不掩瑜。)

初到乐山,他就看到嘉定港船舶云集:“20道城门”是为物流通道的畅通,“港内常有上千条船只停泊,形成一个码头城市”,*葛树“气根下商贾云集形成市场”为“一大奇观”。

现在,我们还要看这些城墙,城门,去哪里看?

最近几年,确实是多了几个地方。

一为嘉定坊。

二为嘉州长卷。

三为上中顺。

上中顺太无聊,不去说它,那里,我只是对那幢立在路中间的钉子户记忆深刻。

看看另外两个地方的百度。

嘉定坊明清风格建筑,与嘉定古城相对应,营造较为开阔大气的氛围。以院落为基本结构,内设旅游商品、文化活动、旅游书店等。川甩菜、马边黑花生)等富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应有尽有。青衣里是嘉定坊时尚慢生活的代表区域,荔枝楼、明月楼、万景楼、浅水湾一字排开,既有穿越古今的戏台,更有休闲自在的……嘉定坊当初有个酒店被人称“乐山最贵”,号称人均消费元以上,可八项规定一出来,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嘉州长卷则是以传承古嘉州文化、佛禅文化之精髓及构建“佛都的大前门”为己任。嘉州长卷?天街与主城区隔江相望,被誉为“乐山后花园,嘉州上河图”。为还原古嘉州街区风貌,天街沿用古嘉州时期建筑风格,街区内,城楼、古巷、戏台、客栈和散落在古巷中的众多四合院、碉楼等古建筑都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历史风貌,构成了一道独特的古镇风韵。

乐山古城快没了,自然留不住人,于是有了这两个仿古大项目。

两个项目均已落成数年,人气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嘉州长卷,虽然拆迁麻烦了些,可现在还算是常常都人声鼎沸了,完全市场化的项目,自然要比前者要好得多。

这放在全国来看,还真算不了什么大项目。

比如,借助“古城申遗”的东风,苏州宣布将分段、逐步重点恢复、修建苏州“古城墙”;甘肃敦煌更是拟投资30亿元复建敦煌古城;河北滦县计划投资50亿元复建滦州古城,占地余亩,再现昔日滦州胜景;河北正定邀请专家论证恢复古城风貌;河南郑州斥巨资在闹市建成仿古城墙……

丽江、平遥古城近年来饱受游客青睐,方才直接导致各地扎堆复建古城。乐山已经修了嘉定坊,嘉州长卷,以及上中顺,还会有下一个仿古项目吗?

记得几年前,一位外地人在乐山教书,成了专家级的人物,他在一次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的讨论上,发出一个至少值得乐山人思考一百年以上的疑问:乐山大佛是唐朝修建的,乐山的盛世也是唐宋,可为什么嘉定坊、嘉州长卷,都是仿的明清建筑呢?

这个思考,也许得年。

(六)

城市最大的物质遗产便是一座座建筑,还有成片的历史街区、遗址、老字号、名人故居等。它们纵向地记忆着城市的历史脉络与传承,横向地展示着城市宽广深厚的阅历,并在这纵横之间交织出每个城市独有的个性。

这道理,冯骥才老师几十年前就明白了。

现在府街卖蛋烘糕对面,多年前还是杨家老宅。

这是一座保护完整的四合院,占地面积近六百平方米,平面布局,小青瓦置于屋顶,从建筑学专业分析,四合院找不到一颗铁钉,全部是典型木质穿斗结构,属于传统的川西民居建筑风格,杨家老宅应该是清代产物。院内,一棵硕大的*桷树居然长在封火墙上,其根从墙壁四周渗透紧固一方;另一棵更古老的*桷树长于院内天井,其枝叶繁茂,参天蔽日。据说,当年乐山有商号“德兴隆”,于年由杨姓家族开办于乐山城东大街,生意遍布乐山城乃至四川各地。清朝末年,杨家生下了一位二女儿,老父亲便将该四合院大堂取名为“花萼堂”。后来杨家二女嫁给一个帮杨家管生意的青年男子徐寿衡,杨父将此豪宅作为陪嫁,在当时成为了轰动一时的佳话,从此徐、杨两氏共住此处。如今这个地方,建成了乐山人气最旺的商业街。

而当时,各方围绕这里的拆和留,那可是有了几次大的论战。有一天,又有两人走进老宅,服务员回忆:“他们问了我们很多问题,生意如何、人多不多。然后看了一圈才走。”来人没说自己是谁,但有人认出了他们:市长姜先生和他的秘书。

虽然这里最后还是经过合规的程序,拆了,但这样一个过程,相比多年前的乐山古城的强拆,无疑是值得点赞的。当年有位评论员说的好:*府部门对一座古建筑的去留展开一场辩论,是对其饱经风霜的历史起码的尊重,也是对与老宅一起生活在一座城市的星空下的居民起码的尊重。

(七)

近年来,乐山还有一个故事。

年12月,有位外地人,到乐山来旅游,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上给乐山领导留有一封信。

这位匿名客人提出:打造三江汇流超大盆景式风景。一是依据古籍记载,按部分旧貌,在凤洲岛恢复乐山古城;二是在乌尤“中流砥柱”对面古大渡河旧道上,精心营造大渡河古河道休闲度假景区,打造“夜发清溪向三峡”的意境;三是总体规划上,力求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上、不同的时段,能看到不同的绝美的山水画、盆景画。如能做到,不怕乐山留不住人,不怕成不了“国际旅游目的地”。

相关部门对此进行了回复,总体上对这位网友的意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表示非常赞同,并表示相应的规划已出炉或者将考虑进行规划。

凤洲岛上,恢复乐山古城,你想过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做rdquo出来的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