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乐山古代的最佳广告词
TUhjnbcbe - 2021/4/18 18:48:00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咨询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从古至今,中国每座名城,都有自己很好的广告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便如江浙,留下烟火鼎盛、山川秀丽的广告词。印象深的,有说苏州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有说杭州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江山胜景,增益名士文人才情,而文人骚客创造的广告词,又能为所游所居的城市增色不少。乐山在古代,一直是中国排名很靠前的旅游名城,风流千年,自然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广告词,风月谈斗胆,以一己之见来了一番排名。(一)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这是宋朝人邵博在他的《清音亭记》中写到的。《清音亭记》,是一篇经典的小文章大手笔,一篇短文,共多字,一大半文字,还讲述了6件事,发表了3通议论。乐山第一个广告语的横空出世,第一要感谢靖康之耻,那段耻辱的历史造成大量中原学者不得已南下,这一时期的乐山人文荟萃,犹如抗战时内迁,大量名人齐聚乐山城。文人多了,各类诗文酬赠就多起来了,自然也要PK一番,甚而酬谢地方。邵博这篇记,应运而生。第二要感谢一位狂妄的小人官员。从内容看,邵博写这篇完全是义愤之作,讽刺一位官员肆无忌惮摘掉了苏东坡提的“清音亭”匾,换上自己题写的“横山堂”匾。文中感慨到:东坡之幸,不独于世。小人肆无忌惮,不复有加矣。(二)天下山水窟二,曰嘉定,曰桂林蜀中山水,自来以嘉州最负盛名。把“嘉州山水”明确提出来是在宋代。北宋杨徽之有诗云:嘉州山水地,二蜀信为美。刘伯熊也道:嘉之山水,号吾蜀冠冕。最经典的还是,宋代邓谏从听范成大说了后,在《江山堂记》中写道:天下山水窟有二,曰嘉州,曰桂林。这个广告词明确把嘉州山水与桂林山水两者相提并论,但是追溯历史,在宋朝时嘉州山水虽然很有名,但还是不如桂林的,因为同样是在宋代,桂林已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最高评语。但和桂林并提这个评价已经很高了,这简直是认定乐山、峨眉一带的山水在中国是首屈一指的,只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才能够与它媲美了。唐宋时的乐山,先后兴起了两波城市建设。唐代的城市建设,是以寺庙为主,宋代的城市建设,则突出了人文和文学。根据现存的宋代遗迹和文献记载,在古城区至少兴建了20多处传世的文化类建筑。如万景楼、澄江楼、碧津楼、荔枝楼、小山堂、月谢、太白堂、载酒堂、清音亭、白岩三洞……遗憾的是,这些古建大多已毁,除了洪灾,更多是在近当代被人为所毁,有的则不断易地,原址重建的甚少,保存至今的,更是几乎没有了。遥想乐山宋朝风韵,上十个名楼和纪念名人的很多雅致建筑,遍布城区和高标山,乐山汇聚了中原许多名门家族,河南邵氏家族只是其一。(三)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公元年的某个秋夜,李白乘船行将离开蜀中。一轮弯月挂在峨眉山头,倒影在江面上更显柔美。毛西旁老师编撰的乐山历代诗集,第三篇就是李白的这首峨眉山月歌。诗咏乐山,基本是从唐朝才开始的,之前的朝代,传下的都很零星。李白就是峨眉山的最佳代言人。甚至可以说,峨眉山唐宋时代的出名,最大的功臣就是李白。在唐以前,峨眉山虽有名气,但并不是可居可游的名山。峨眉山正式被列入天下名山范畴,是南宋大画家郭照干的,按照郭照的排名,峨眉山排在十多座天下名山的倒数第二,仅在武当山之前。李白算得上一个非常专业的旅游达人,在峨眉山待了半年多,却一辈子都是情有独钟,峨眉山的风月常常进入他的佳诗,他还写下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如果要严格打表,这句也能列入至少乐山广告词前五名。不过对诗仙来说,第一名都是浮云,更况三名开外了。嘉州的风物,在初唐已有盛名,贞观年间的一位嘉州刺史,将乐山的景物归类命名:嘉州十五景,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著名建筑园林,如南州草堂、长林阁,第二类是山水为特色的,如分溪塘、望山台、后壑,第三类是以花木特产为特色,如茗岗、青茜径。这一点大概是古今对比稍稍能让人宽慰的,今天的峨眉山在当代人搞的中国名山排名里,超过了古代遥遥领先的一些五岳,基本只在*山泰山之后了。(四)颇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苏东坡是年难出的一个大才子,一生只到乐山城3次,但对乐山城可谓一往情深,这首《送张嘉州》,算是他留给乐山最高礼遇的广告词。有研究历史的人称,苏东坡说的汉嘉守斗错了膀子,把历史地理搞错了,汉嘉严格意义并不是乐山,其实这又何妨,载酒凌云游快乐就好。对大文人而言,大概就是文学上的借称,觉得这样更顺口。和李白一样,他还有句诗也可入乐山古代十大广告词,便是:君不见峨眉山西雪千里,北望成都如井底。写这诗的那年,是年,苏东坡又被调任,敌人王安石都离任了,可自己还是流浪江湖,自然愤懑不平,这首诗其实也是一首抬杠的诗,被*局气到的苏东坡,拿峨眉山和杭州法慧寺那座白色的大假山较劲起来。苏东坡在乐山的遗迹众多,最出名的是这三个:清音亭、东坡楼、洗墨池。(五)海棠香国乐山旧称海棠香国,这是确凿的史实。从唐以来,历朝历代传唱不绝,因他处海棠无香,唯有乐山和昌州(今重庆大足)海棠有。明万历任嘉州知州的袁子让专门写过《香国海棠赋》,通过不同角度赞美海棠,其中一句:天下得与同靓丽之妆,而不得与共嗅味之盟。就可以知晓乐山的海棠真是香的。万历三十九年成书的《嘉定州志》对海棠的描述,就是微香。陆游更说: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唐代嘉州刺史薛能有诗:四海应无蜀海棠,一时开处一城香。晴来使府低临槛,雨后人家散出墙。这个薛能,日赋一诗,可谓是宣传乐山最勤奋的广告人,南宋的洪迈批评薛能的诗歌格调不高,还有点妄自尊大。其实不管薛刺史的诗到底好不好,如今的乐山人都要感谢他,流传至今写乐山的诗,他是唐人中数量最多的。到清康熙年间,四川人口锐减到10万人左右,才有湖广填四川的诏令。据志书描述,当时田野荒芜,虎患食人,谁有心思种海棠?人工培植香海棠的技术大概就是此时失传的,从此,香的海棠就绝迹了。如今,海棠如今虽贵为乐山市花,却不仅不香了,数量也少了,更不说海棠香国的历史底蕴早所存无几了。(六)士大夫之郡乐山孕育的士大夫,载入史册的不计其数。西汉末年,王莽乱*之后,公孙述割据巴蜀,称雄一方。为收服人心,巩固地位,以高官厚禄为诱饵,延揽人才,为其所用。时有乐山名士费贻,节义至仁,不仕乱世,不事恶君;“漆身为厉,佯狂避世”,在蜀地乃至长安传为佳话。在公孙述灭亡后,费贻响应刘秀的征召,再进官场,*清刑简,尤以清廉为名,所在地方的百姓为他建专祠,时代香火供奉,乐山人费贻的事迹在当时感动了很多人,光武帝刘秀因为费贻,赠予了乐山一个光耀千秋的称号:士大夫之郡。古代乐山的费氏家族,还有一位不同凡响的人物,他便是唐朝末年的费求。方志记载,费求是位特立独行的诗人,居于沫江山中一小庙,常骑青牛一头,悠然入市,至傍晚时分,酒酣兴尽而归。诗酒怡情,不耀文采,不扬姓名;独来独往,或吟或咏,自得其乐,每有新作,便将诗稿捻成纸丸放入一个硕大的瓢中。二十多年间,所存诗丸难计其数,仅少量赠送寄别之作,流布于同道,传诵于市井。暮年卧病,遂将诗瓢放置于水中,诗瓢在水中漂流了很远,直漂到新渠口(地名已不可考)时才被人发现。瓢中之诗丸大多已被浸润损坏,仅得其中十之二、三,有30余首传于后世,皆为诗中之上品。嘉定四谏,无疑也是士大夫之郡的代表人物。还有乐山历代众多贤明官吏为乐山的福祉尽心竭力,建万景楼、修吕公堤的嘉州知州吕由诚,修堰通水、建碧津楼的嘉定知州游仲鸿,作排栅以捍江、在高标山植下千棵松柏,死后乐山人争往哭之的嘉定知州段鉴,多惠*调走时,乐山城数万人泣送百里外的嘉定知州袁子让……而如今的乐山,可还有丁点士大夫之郡的风范?(七)不是结尾古代还留下不少甚为精彩的广告词,如宋朝范成大诗歌中的西南第一楼,遗憾的是,如今老霄顶再无视线,“远山缥缈明灭,烟云无际,右列三峨,左横九顶”都成往事无法回首,曾经的西南第一楼万景楼,早被高楼密密麻麻给包围起来了。清代李嗣源诗赞五通桥:烟火万家人上下,风光应不让西湖。李嗣源看到的小西湖,背靠青山走,水在城郭流,桥跨湖水上,榕荫十里绿,民俗古朴优雅,名胜古迹繁多。当年到巴蜀观光,到乐山旅游而未去五通桥,实是遗憾。如今,到乐山不去五通桥,却成了明智的选择。清代另一位画家兼诗人张问陶,用他画家的独到视角,给乐山也留下一首绝佳的广告词:凌云西岸古嘉州,江水潺湲抱郭流。绿影一堆漂不去,推船三面看乌尤。大佛尚存,古嘉州却早已不古,虽然夜晚变得亮眼了,曾经的历史文化名城,城里的古建几乎都已拆尽了,再看不到踪影。进入当代,乐山也有过一些广告词,如乐山黑股市,中国第一山,乐山乐水乐逍遥,名山名佛名城名人之类的,要不成了往事,要不早被人淡忘,至于打造第一山,再无人提及了。搜索乐山宣传语,倒是数不胜数,上百个都有,可又能存活几年,或者几天呢。现在中国绿色硅谷又来了,暂不论这样口号的存活年限,我们的下一代人,再下一代人,会怎么看我们这代人的这些广告词呢。特别鸣谢:乐山地志办编撰《名人与乐山》、罗孟汀作品《话说历史文化名城》、汪建作品《嘉州海棠*何在》,版嘉定府志,高路川,张致忠摄,盛志忠画,其余图片据网络。轻轻说话

转发分享,就是最好的打赏

1
查看完整版本: 乐山古代的最佳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