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乐山民窑往事从西坝窑到清华瓷厂
TUhjnbcbe - 2021/4/19 23:54:00
某先生调走了,雅公便也在乐山消失了。三年前有人说,他去了景德镇。如果雅公真在景德镇,雅公的画技,在陶瓷上描上几笔,维持生计还是断然无问题的。乐山嘉州画派的几位知名画家,也在陶瓷上画过碗儿花。从西坝窑到清华瓷厂,精美的一幅幅陶瓷作品中,有情怀,有故事,更有遗憾和悲伤。正宗的西坝豆腐,都得用西坝本地的井水,出了西坝,没了本地的井水,再无那地道的味道,西坝窑,也是这里神奇山水的独特产物。在西坝高中读书的时候,一直觉得西坝风景最美的地方,就是现在*瓜瓢豆腐店旁边那个水库,沫溪河的水,安静而恬美,上世纪90年代,这里有轮船,可以沿河一直坐到石麟,沿岸的风景,美不胜收,恬美的自然风光。那时候,当地人就在说,等通往竹根滩的大桥通了,西坝也就火了,这里的三绝,这里的风光,必然带动西坝也人声鼎沸,成为旅游圣地。再后来,西坝桫椤峡谷打造。再后来,桥通了,化工厂纷至沓来。再后来,西坝窑横空出世。可是,西坝,依然还是那个西坝。西坝高中也早没了。河对面的世界,依然还是那么遥远。西坝这里不时的化工厂事故,成为西坝一道另类的“风景”。年,乐宜高速拉开帷幕,伴随大型挖掘机的轰响,这一段西坝沉淀于封土之中的煅烧历史,坦露在世人面前,当年第一时间我和同事到了现场,一片泥泞中,大批古陶瓷器皿及混夹泥土的陶瓷碎片从地下挖出,一个个遥远的时代,破地而出。西坝窑发轫于五代,盛极于南宋、元代,衰落于明代初年,面积约30万平方米,是四川最大的古窑群遗址。当年在乐山城也常上演这样的故事,在道路施工中不时发现汉唐的墓,打进新闻热线,再请来唐长寿老师,墓里有东西径直搬走,没东西的就由唐老师点评几句,然后施工继续,不管何时的墓,都不会调整道路施工方向。西坝同样如此,专家考证完,能搬走的搬走,高速公路继续推进。至于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演绎,都是文人无分量的叹息。专家留下一句话:西坝窑足以和河北定窑、磁州窑、福建建阳窑系媲美;其白瓷系器物的发现尤为罕见,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从此改变中国古陶瓷研究中“彭县窑为四川唯一白瓷窑址”的定论。因为西坝窑,认识了曹洪,如乐山的郜晋一样,又一位热心的收藏家。从他那得知,西坝民窑并无官窑所享有的特殊地位,在官窑林立的夹缝中艰难而起。如今在五通桥城区和峨眉山城区,都由民间收藏者建起了西坝窑博物馆。其实不管是官窑和民窑,如今的命运都只能散见于民间私人收藏。从已有两处博物馆而言,不管是资本的追逐还是收藏者的情怀,西坝窑又是幸运的。西坝古窑本该是五通桥一部鲜活的历史教材,让这里的小孩子、年轻人去学习,却领悟,保护好她,就是尊崇我们的祖先和故乡,五通桥有太多这样珍贵的历史教材,却最终遗憾地成了反面教材。在这样的历史错叙中,民间收藏家的历史良知,显得弥足珍贵。西坝民窑的传奇,很是遗憾,历史上未留下更多的记载,更不说鲜活的人物故事了,仅靠一帮民间收藏者去艰难挖掘。清华瓷厂则不一样,一个小小瓷厂,却记录了乐山城小半部民俗和文化史。解放后的早些时期,乐山瓷厂共有四家,一是云华,二是乐华,三是雅华(46年创办于辜李坝),四是嘉峰(解放初期由贺泰安创办于福禄,文革挨批斗,死于窑子边。)。清华瓷厂俗称“碗儿厂”,原在乐山城西斑竹湾,是一个近百年的企业,也是全省五大陶瓷厂之一,由云南人开茂恒商号驻川总经理赵子藩(云南腾冲人)创办。清末年间,泸州川瓷公司停办,遣散乐山的瓷业技师张继之,于年(明国八年)发现肖坝(辜李坝)一带肓石质地酥松,可做细瓷。当即集资一千多块大洋设厂于辜李坝(现青衣小学內),取名云华瓷厂,经过多次配方试烧,才真正烧制成功了乐山普瓷。经营到抗日战争爆发时,由于市场物价上涨,该厂的产品价格也随着上升,因此购买者甚少,造成产品积压,无法发放工资,当时的技师钟光华深感痛心,毅然挺身而出,将自已仅有的两枚金戒指折卖现款,用来维持工友的暂时生活。之后,又选址虎头山,在草建房舍和柴窑之后,于年冬正式投产,取名乐华瓷厂。年,赵子藩认为乐山瓷器发展潜力很大,如能独家经营前景可观。于是,赵子藩就托人从中说合,终于成了新老板,开创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清华历史。究竟取个什么厂名?赵子藩也颇费一番脑筋,经过仔细琢磨,认为“清华”二字最为妥帖,他把清字旁边的“三点水”作为青衣江、岷江、大渡河三江汇合的标志;“青”表示了瓷器釉下青花的特色;“华”则表示中华民族之精神。因此才取名乐山清华瓷厂。年冬,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到乐山五通桥区为抗战募集资金,在募捐现场冯将*为五通桥王先生题“抗战建国”四字。王先生随即将冯玉祥先生题字配上图案请乐山清华瓷业公司烧制了一批瓷器,分送有关人士以资纪念。年清华瓷厂产量已达万件,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是大跃进的五谷丰登、画有毛语录的罐、碗、盘、像章等。在众多产品中,最具特色的要数畅销的普瓷青花“龟边碗”了。整个装饰充满了诗情画意,画面通过渔、樵、耕、读,远山、白塔、大树、飞雁,来表达意境。除了“龟边碗”,青花瓷坛也是该厂的特色产品之一。瓷盖是一个双喜(刷花),四周用卷草卷满。坛口为手工“万”字边。坛身是两个双喜(刷花)与两朵花相对为主图,所剩空白用卷草卷满,手绘青花瓷坛,费时费神,一天的产量仅5—7个。由于瓷器造型精致、质量上乘,清华瓷厂的产品销路很好。年,清华瓷厂改名为东方红瓷厂,后来又改回原名。赵子藩是一位有情怀的企业家。他先后两次把私藏的珍贵文物无偿捐给国家。第一次是在年,他把收藏的册文稿史籍捐献给乐山专署文教科。年,他又捐献了件珍贵文物,其中包括明朝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的字屏8幅,以及国画大师徐悲鸿画马大中堂2幅。除此之外,赵子藩还积极捐资助学。他在《业余琐记》中写道:我本志愿求学,由学界方面去找出路,乃由环境和亲老的力戒而弃学从商,这是一生留下的遗憾,也是我后来竭诚赞助东山小学、兑阳小学、圣泉小学(均在乐山城区),出任董事长之故,也是我喜欢文物书画之故,此非一般工商业者所为。从赵子藩身上,分明看到了乐山民国时期另一位董事长李劼人的影子。嘉州画院创始人李琼久先生,他一生中唯有的一次瓷上作画,就是在清华瓷厂完成的。年初冬的一天,李琼久应他在清华瓷厂的学生邀请参观了各加工车间,当天下午他以娴熟的笔墨功底,先后在白瓷杯上画了金顶祥云、象池夜月、鸟禽花卉等20多件作品。清华瓷厂以前画碗儿花的那帮人,现在可都是乐山美术界的大咖。当年李琼久文革时就在清华瓷厂劳动过,收了一群画匠徒弟。比如说当年外号郭狗儿的郭志全,就是其中的一个,郭志全当初是厂里头造反派的,后来当了厂里的革委会主任。可以说清华瓷厂是李琼久门人的重要来源之一。初登“权力巅峰”的郭志全试图寻找工作的突破口,建功立业。很快,他将目光锁定在毛主席像章上。年8月,毛泽东第一次在北京接见红卫兵后,中国各地兴起了毛主席像章热。这种印有毛泽东头像及其语录的像章风靡全国,佩戴、收藏、赠送、交换像章顿成时尚。郭志全回忆说:最初像章是金属的,后来又出现了塑料、竹子等各种材质的,陶瓷像章因为精美细致、工艺复杂算是高级品,我想我们要做就要做最好的。于是,清华瓷厂向湖南长沙建湘瓷厂求助,这家位于毛泽东家乡的工厂也是国内最先制作毛主席陶瓷像章的厂家之一。年7月,郭志全带队去湖南学艺,温吉言同往。之后,清华瓷厂成立了一个30多人的像章排,专门负责毛主席像章制作。能够进入这个队伍意味着“离伟大领袖又近了一步”。毛主席像章如同圣器,不容许参加的工人有任何污点。年9月,清华瓷厂生产出第一批4万多枚像章,但由于工作环境中的污染,八成以上是残次品。大多数像章都有一些细微的毛孔,歪曲了领袖的形象,可是大罪,有的女同志都吓哭了。全厂多名工人,甚至是食堂的师傅也被组织起来,开始一周的整顿。10天后,合格的像章终于生产出来了,郭志全带领全厂工人将像章组合成“忠”字,敲锣打鼓地向当时的乐山权力机构革命委员会献礼。成功生产像章的消息,引起全城轰动。这一年,郭志全的像章人生达到了顶峰。当年国庆前夕,他作为观礼代表带着瓷厂生产的毛主席像章去北京中南海献礼,并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像章上无比熟悉的人出现在眼前并跟他握手时,自己“浑身发抖,像生病了一样”。规模扩大后,生产中得更讲*治,不能叫做生产像章,叫做‘敬制像章’,像章分配叫‘迎请’。之后中央下禁令,严禁在瓷器上制作毛主席像,陶瓷像章自然也在其列。这时,清华瓷厂已生产了10多万枚像章,全国生产的陶瓷像章总数估计达到数以亿计。之后,郭志全为自己谋得后路,有美术根底的他被选派到位于重庆的四川美术学院学习工艺美术,已经30多岁的郭志全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决心成为一名画家。文革结束一年后,郭志全又回到起点,成为本厂一名普通彩绘工人。再之后,郭志全华丽转型,完成从“像章制作者”到“美术大师”的改变。如今的郭志全,已成乐山大师级别,他没有保留一枚当年悉心制作的像章。据说,当时作为全国五大瓷厂之一的清华瓷厂,曾与景德镇瓷在北京有过一次比拼。可惜没有查到此次PK的结果。改革开发后,清华瓷厂第一批出囗产品(*瓷)咖啡具(15件头一套)到韩国、法国,后又出口黃瓷英碗、汤碗30万件到法国。受到外商好评,很快进入美国市场,开创了四川省陶瓷出口的新纪录。昔日有多么辉煌,后来就有多么落魄。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本该再创辉煌的清华瓷厂,渐行渐远地退出了属于它的历史舞台。是管理的原因,还是市场的原因,还是企业负担的原因,不得而知。乐山大批的国有、民营老字号,都几乎在同时的几年内淡出了乐山的江湖。曾几何时,乐山的清华瓷厂的瓷器几乎是乐山家家户户必备的生活用具,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婚丧嫁娶,都会使用到清华瓷器,或碗碟勺具,或缸罐杯盘。连同一起退出的,还有结婚纪念罐等风俗。如今乐山人民随了潮流,结婚时包个双数的红包,不论大小,再没有送清华瓷厂生产的结婚纪念罐的了。在乐山,依然有人对清华瓷厂的瓷器情有独钟。有人收藏了上万件,并以此为主体,力促在嘉州长卷建起了民俗陶瓷博物馆,就在一家古色古香的茶坊里,名字取得好,就九天。清华瓷厂1998年破产,厂房在爆破声中被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乐山最大的货运港口,从王浩儿迁到此处的大件码头。之后,清华瓷厂的棚改一直坎坷进行,直到被国家信访局列为重点督办,每天都可在卫星上监控进度,才进展神速,终于交了房。至于更早在肖坝虎头山那里的厂区,现在已经立起又一个临江豪宅,号称嘉州一号院。千年乐山窑事,只留民间一声叹息。除了西坝古窑,乐山境内尚有多处古代窑群遗址,如隋唐时期的关庙窑和苏稽窑釉陶器,明代的峨眉高桥窑土青花瓷,这些古瓷在乐山城区泌水院古玩集市上,几乎每个古玩门市都能看到。虽然看上去比较冷清,但想来还是有一定市场的,维系起昔日繁华泌水院最后的门面。年8月,清华瓷厂釉下青花3号酱缸等21件产品,被北京故宫博物院陶瓷馆收藏,在博物院和众多中国古瓷比肩,如果有机会,一定去看看,这里有无留下关于清华瓷厂的只言片语。特别鸣谢:历史材料参考温吉言、郭明兴、彭元江、寻迹乐山、在红尘中修行、易凌等老师。轻轻说话

转发分享,就是最好的打赏

1
查看完整版本: 乐山民窑往事从西坝窑到清华瓷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