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刚过,中国电信天虎云商乐山负责人康斌又进入了忙碌状态。
年底,他被派驻到乐山,深度参与到天虎云商体系化落地,助推脱贫攻坚的“探路”行动中。
这一年多来,他的足迹与汗水,遍布乐山市辖下1市4区6县数十个乡镇和偏远贫困村。
每到一地,都与当地*委*府、关联企业、驻村干部、创业青年和群众等深入交流,了解各方对电商平台的诉求、推进电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
“相比一年前,现在心里踏实多了,感觉身上的压力轻了不少。”康斌说。
压力变轻,无疑源自天虎云商体系化落地“探路”工作的成功铺展并开花结果:年,乐山数十家本地企业、偏远乡镇及贫困村,均因天虎云商“互联网+”能力集成输出,在营收、农产品销售、品牌建设等方面,实现了可观的突破。“从销售数据和各方反馈来看,我们重点推进的电商生态圈扶贫工作,可以说初战告捷。”
谋全局方能事半功倍。
作为四川本土最大的综合性电子商务信息化平台,天虎云商在落地乐山推进“互联网+精准扶贫”过程中,广泛聚合国家、省、市惠农*策和*府、企业、群众及社会各方力量,积极探索“天虎云商能力集成输出、市州电信体系化承接、区域(县、乡、村)电商零门槛支撑”模式,全力构建全链条集成式电商生态圈,走出了一条互联互通、共建共赢的扶贫新路子。
借势“互联网+”
山沟沟里的农特产品卖断货
龚嘴镇,乐山市沙湾区最偏远的山区水电移民乡镇。
1月18日,龚嘴镇万坪村电商创业青年李俊起了个大早,她将60个桂花鸡蛋细心装盒贴封并填写好信息后,交给了快递小哥。20多个小时后,这两盒鸡蛋被上海的客户顺利签收。
“最近一段时间销售数据降下来了,不是销不出去,而是好几种热门农产品卖断货了。”李俊说。她负责的“龚嘴益农社”电商小店,统筹销售当地茶叶、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从年9月底到今年1月初,短短3个多月时间,销售收入就突破了万元,部分产品更是卖成了“随时断货”。
值得一提的是,因每一种特色农产品的收购价均比市场价高,当地群众从中增收了30多万元。
当地老百姓享受到的“互联网+”红利,远不止高价收购。
由于密林手工茶、生态大米等广受欢迎、供不应求,镇*府及时调整产业布局,年以来新发展茶园亩,贫困户平均发展茶园2亩以上,“明前独芽”茶叶保底收购价是同期销售最高价,收购单价提升了35%以上;年按照标准化推进建设的亩优质生态稻田,已通过了第一年有机认证(按*策需连续认证三年);引导专合社打造了亩优质桃李基地、亩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将有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了发展规划,产品全部按定单包销,群众每亩土地增收3倍以上。
李俊告诉记者,在筹建电商平台期间,她得到了来自*委*府、有关部门、天虎云商、电信及其合作企业等各方力量的大力帮助。特别是天虎云商带来了一整套“互联网+”能力,主动对接帮其解决线上开店、产品上架、美工集成、一村一页设计等前期工作,让身为“电商门外汉”的她,只需做好货源筹集、产品品牌打造、物流发送等环节,就能顺利上线运行,大大降低了电商创业的门槛和风险。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享受天虎云商“互联网+”能力集成输出福利的,不只是龚嘴镇。
在峨边县星星村,22岁的大学生王晓玲一毕业就响应驻村帮扶工作组的号召,返乡走上电商扶贫路。从年9月到现在,她卖掉了70多万元“来自星星的山货”,使群众增收20多万元;而她的同村同学陈秋兰,承办了村里的食品加工厂,主打特制酱香肉和生态腊肉,又额外为村民带来了超过50万元的线上线下订单,产能已经排到了年后。
峨眉山市乐都镇一品农庄专合社,短短4个月,12万斤优质生态大米被销售一空。而更让专合社总经理赵勇高兴的是:有近6万斤大米通过天虎云商、翼家小厨等电商平台销售出去,最后合计,销售综合成本比自个儿销售还低。
请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