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看了昨天的文章,都激动的来问,你写了这么多,感觉乐山吃的东西实在太多,能不能来点实战的,就给你一天,从早如何吃到晚上。
结合上一篇的内容,我们今天因为聊的地方比较多,保持一个大原则:“每家就吃一点,以尝鲜为主。”
因为地方大多数都集中在老城区一带,两个点中间路程不过10到15分钟,推荐步行消食吃法。
以下重点内容,如店名,地址我都用红字标记。
那就从早餐开始,早餐我爱吃面,乐山的面一般是水面,可以煮的稍微嫩一点,嚼劲比较足。
我一般推荐排骨面,口味清淡,排骨先炸后煮,汤头浓郁,咸鲜爽口。
乐山排骨面主推,阳光广场的潘六娘,关帝庙闵氏排骨面。
潘六娘离本次行程的主线比较近,先吃这家吧,可以加小份排骨,效果如下。
乐山面馆推荐:海汇源鸡汤面,张公桥味精素面,刘二娘味精素面,东大街叮当面馆泡椒蹄花面。
从潘六娘出来,沿着人民南路向新村路口方向走,来到早餐第二站,新村路口的眼镜豆腐脑,还有*家山路口的九九豆腐脑市中区总店。
乐山人民爱吃豆腐脑,大年初一必吃的也只有豆腐脑,全城大小豆腐脑店过百家,味道也讲究。
当全国人民还在争论豆腐脑是咸还是甜的,乐山的豆腐脑很自然的选择了麻辣口味,工艺复杂。
底料是花椒和秘制辣椒油,煮豆花,加烫熟的粉条,盖上高汤勾的厚芡,再浇上红烧牛肉卤汁,撒上大头菜,酥*豆,馓子碎,芹菜碎,葱花,最后按个人习惯加粉蒸牛肉和肥肠。
一口入舌,口感层次丰富,有脆,有香,有辣,有鲜。豆花和牛肉,粉蒸肉,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厚芡能补充糖分,一个早上都有精神。
乐山市中区豆腐脑推荐:新村路口眼镜豆腐脑,人民南路九九豆腐脑总店,青果山路豆豆豆腐脑,嘉定北路峨眉高记豆腐脑
吃了豆腐脑向南走到叮咚街,就到了一家网红店——四方豆腐干。油炸的豆腐包,切开中断,内夹腌制的大头菜丝,蘸上秘制红油辣椒,撒盐,白糖,花生碎,芝麻碎,最后淋上它的灵*——甜醋。
市中区的四方豆腐干,就推荐这家,叮咚街四方豆腐干。
入口鲜甜,花生香脆,豆腐包有嚼劲,大头菜脆爽,微微的辣味,一道乐山地道童年回忆的美味,刺激着食客的味蕾。
吃罢豆腐干,在叮咚街向南一直走到海棠广场,在湖泊所市场门口有一家跷脚牛肉。未在《舌尖3》出现的乐山名食首推——翘脚牛肉。这种牛肉发源于乐山苏稽镇的美味,因旧时代食客们老饕们,爱在用餐时候,把脚翘在长凳上得名。
今天介绍的是快餐方式,食客点菜,店家将切的极薄的牛肉牛杂,放入大锅的老汤中,快速汆烫。牛肉刚刚熟透,微微粉红,新鲜飘香,再配上独家舂制的辣椒面蘸料,舀一勺牛肉汤入蘸料,去掉一些辣椒的燥辣。
就算外地的朋友也能愉快的大快朵颐。
这家招牌写“正宗苏稽跷脚牛肉”,一般我喜欢点牛舌,白肚,毛肚,脊髓,牛肉等。这家汤头比较浓郁,微微有点油。
老汤由各家准备的中药香料包放入牛骨汤中熬制。我去的这家芳芳跷脚牛肉在嘉祥路,乐山师院柏杨校区的门口,自我初三开始就一直开着,老汤的老火常年不断,尤其是新春佳节,大年初一,只有跷脚牛肉开门营业,一口老汤,更解冬日的严寒。
我去年时候做过一波小规模测试,最终还是觉得嘉祥路的芳芳跷脚牛肉更适合自己的口味。汤味清淡,不油腻,药味控制的鲜香,牛肉口感鲜嫩,牛舌毛肚火候脆嫩,脊髓柔软有弹性。
乐山翘脚牛肉推荐:嘉祥路教育学院门口的芳芳翘脚牛肉和冯三娘翘脚牛肉,学道街陈老三翘脚牛肉,居竹街的易老八翘脚牛肉,嘉兴路的冯四娘翘脚牛肉和张六娘翘脚牛肉。
吃完翘脚牛肉,直奔旁边的两家相爱相杀的油炸串店。
作为乐山特色的下午茶和宵夜,油炸一直是不错的选择。《乐山呼叫转移》里有一句:“县街小学油炸,两个老板对杀。”没错,在县街的巧巧和小李,就是这条街上油炸相爱相杀的两家店。
但真实的情况是,其中一家高朋满座了,会主动拿出一块牌子“吃油炸到对面”。这样温情互惠的举动,也是这种小城里美食之间那种默契的人情。
作为乐山油炸的招牌菜品,必点的当然是牛肉,鸭肠,仔(zi)骨,香肠,五花肉,土豆片,魔芋等。尤其是五花肉和仔骨,有咸和甜两种口味。
特别推荐的是乐山独有的蘸水,秘制辣椒面,花椒面,浇上秘制卤水。油炸后的菜品酥脆油润,蘸水麻辣香甜,复合味融合的是味型的平衡和丰富,先麻辣后甘甜,是乐山油炸的精髓。
乐山市中区推荐:茶坊路的屌丝油炸,县街小李油炸巧巧油炸,张公桥的长药油炸,演武街胡记小娘油炸,翠园街的英子油炸。
吃了麻辣的,难免会有点口干舌燥,不如来点温凉的手工甜品做一个小小的过渡。
鼓楼街的赵记传统小吃,主营的就是乐山甜品双雄,冰粉和凉糕,这家店连店都没有,也没有堂屋,就在一个小胡同的尽头,两张小桌,几个大桶,一个大冰柜,一年四季都不休息。
就是这么一家店,在春节假期能排出20米的长队,每天卖出过千份。
手工的冰粉最大的特点就是细腻,舀起来顺滑拉丝。秘制的蜂糖,醪糟煮的小汤圆,一口就能忘记麻辣的燥热。
甜品双雄,左边三鲜冰粉,右边红糖西米露凉糕。
和成都的糍粑冰粉不同,乐山的传统甜品更懂得冰粉的核心,坚持“少就是多”的现代理念,按老板娘说法,“冰粉本身好吃,加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干啥子”。
自家手工的凉糕口感甜糯,配上西米露更加润滑。
手工的凉糕可以舀的这么细碎。
乐山冰粉的打包模式,可以吸管吸着吃,吸管下面插着有小勺子,可以舀小汤圆,美味异常,朋友们一路走一路聊,有说有笑。
乐山手工冰粉凉糕没有别的推荐,就这家鼓楼街赵记,他家实体店在陕西街,也叫赵记。
同在鼓楼街就不得不去乐山凤爪界的一枝独秀——九妹凤爪,作为川味“洗澡泡菜”的代表——泡凤爪,在老板娘九妹20年精心经营下的保留了洗澡泡菜的精髓:生姜和泡椒,有加入脆藕,萝卜皮,用柠檬和冰糖增加口感的舒适度。
九妹凤爪与超市里的泡椒凤爪最本质区别就是,没有添加剂,口感自然,没有刻意的强调辣味,口感也很有弹性,更Q弹,素菜脆爽,总之,欲罢不能。
九妹家的蒜香凤爪也是一绝,保证你在别的地方吃不到。
九妹的糖醋排骨,非常有嚼劲,口味酸香回甜。另外,九妹还有怪味土豆,糖醋土豆,都是爆款。作为一家开了20多年的老店,九妹可以在的一场大火后,仅仅一天内就在她们家的茶楼重新开业,并就在旧址旁边50米,可见九妹家管理和资本上的实力。
乐山市中区凤爪,只推荐鼓楼街九妹,在餐饮竞争激烈的乐山能做成这样就是垄断。
作为宇宙钵钵鸡发源地,乐山钵钵鸡普遍认为是发源自乐山犍为县。煮熟的鸡,拆成鸡肉,无骨鸡脚,鸡胗,鸡翅等,再配上飞过水煮到微熟的土豆片,藕片,木耳等。将菜品穿在竹签上,泡入鸡汤为底汤的汤料中。
原先味型只有红油,口味微辣,咸鲜,微微回甜。后来出现了结合丹棱椒麻鸡口味的藤椒口味。
注意,乐山钵钵鸡,一般不用午餐肉,西兰花,鹌鹑蛋。而独特的菜品当数“响皮”,这种没有脂肪的猪皮薄片,富含胶原蛋白,深受女性的喜爱。
在乐山城里最著名的钵钵鸡应该就是乐山港附近,东大街的叶婆婆,除开优越的商业口岸优势,还有广大的网友宣传。这家开业10年的店,还有一道独特单品——乐山薄饼。
这种类似贵州小吃丝娃娃的美味,就是乐山薄饼,面制的饼皮薄如蝉翼,卷上腌制的萝卜丝,裹上炸过的*豆碎末,加点白糖,饼就成了。吃的时候夹起来,蘸甜醋,吸满甜醋的薄饼,柔软酸甜,萝卜嫩脆,*豆甜脆。
叶婆婆家的醋碟子稍微有点小,夹起来蘸的话,饼容易散,我是将醋直接浇在薄饼上食用,非常巴适。
叶婆婆由一家小店一个门市,做到今天一条街10个门市,春节7天,我估计营业额超过50万,一年卖出过亿串,可以从乐山铺到北京。
乐山市中区钵钵鸡推荐:东大街叶婆婆钵钵鸡,柏杨东路五通桥*鸡肉钵钵鸡,古真记钵钵鸡叮咚街店和宝马街,嘉定北路本味钵钵鸡。
东大街除了叶婆婆,还有两家“乐山烧麦双雄”——海汇源和宝华园。秉承单品为王的乐山人,就用烧麦也能做到春节一周,50万以上的销售额,喏,你看这队伍排的。
海汇源创立于年代,名字取“万水汇聚大海之源头,有水有人当有财。”现在店址挨着港口,也是临水而建,同时承接玉堂街旧址的一脉风水,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一份烧麦,配上一份地道的土鸡海带鸡汤,你看这鸡汤上的一层油,必须是地道土鸡。
这就是乐山最普通地道的面食小吃。
海汇源的烧麦,皮薄肉满,面皮薄到能透灯影,上笼蒸熟的烧麦,面有嚼劲,肉质甘甜。蘸上特别的红油辣椒,红油不重麻辣,微微回甜,仅仅就是让食客觉得香,觉得真好吃就可以了。
乐山市中区烧麦推荐就两家,巅峰双雄,东大街的海汇源和宝华园,相爱相杀的一对。
吃完海汇源,沿着顺城街走到乐山港,在到学道街,走到上河街。就能直接感受最普通地道的老乐山沿江城墙和现代城市的结合。
一家改造后的老理发店,时光仿佛凝固在昨天。
在乐山宵夜的最佳选择肯定是——烧烤!曾一度垄断成都烧烤招牌的无数“乐山烧烤”,因为地理优势,最早占领了四川烧烤给人的普遍印象。于90年代由顺城街刘选生烧烤和旧大桥徐烧烤奠基,再由体育馆凯凯烧烤升级,研发出多种新菜品,直到今天何师烧烤闻名蓉城,文宫烧烤风靡巷里。
今天推荐的就是文宫烧烤,菜品推荐:牛肉,羊肉,鸭舌,五花肉,香肠,掌中宝,
排骨,鸭肠,土豆片。
乐山烧烤依然秉承乐山人的味觉习惯,就一个字:“香”!烧烤的肉切的薄,切的小,一般在菜品上先刷一些菜籽油,这样菜品的受热更均匀。
菜品入口的油润,腌肉料的香,火候炙烤的脆和酥,一口咬下去,油入舌头的爽滑,盐和香料混合的复合口感,就是乐山烧烤的决胜秘诀。
乐山市中区烧烤推荐:旧大桥徐烧烤,嘉兴路凯凯烧烤,白云街文宫烧烤,龙游路何师烧烤。
好了,忙碌吃喝的一天结束了,您也该歇息了,各位食客,咱们下回继续。
作为一位乐山土生土长的食客,欢迎食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