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周末游记1乐山峨眉
TUhjnbcbe - 2021/8/19 0:27:00
白癜风患者的饮食 http://m.39.net/disease/a_5544833.html

Hey~

我们又见面啦~

你还好吗?

.06.22

全文共字,阅读需7分钟。

佛渡有缘人。

有的人口里有佛,有的人心中有佛。心中有佛,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本文首发于老屋和你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塔农

时光飞逝,悄然夏至。

在*8年,带给我最大的改变,是气候。如今早晚困在空调房里,倍加怀念西北干爽的夏天和大西瓜。

在成都,与传说中的朝九晚五一词挂钩。可能与所处区域有关,很少感受喝着小茶、吃着火锅的“慢节奏”生活,相比车水马龙的城市,每一个外出与自然相处的日子,都值得铭记。

01

乐山

这是我和牛牛第一次一起离开一环又一环、一圈又一圈的成都。城际动车带我们飞奔,钢筋水泥逐渐消失,林木参差错落,绿色田野不断飞驰入眼。

在乐山,我们背着包混迹于人潮,往来的都是陌生面孔,这感觉让我感到欣喜。

路过公园,树下打牌和围观的人们,相映成趣;穿过小巷,藤蔓爬满老小区的阳台,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天色渐暗,我们约定,当地的特色菜钵钵鸡和翘脚牛肉,哪个先出现在我们面前就去哪家。钵钵鸡率先出现,吃饱喝足后沿着江边漫步,肚皮滚圆的我们与当地特色小吃街无缘。

出门仓促,两人都忘了带手机充电器,从没如此惜电。骑车去乐山大佛,自行车道挺宽,可丝毫不影响某人战战兢兢骑着电动自行车,骑出了比自行车还慢的速度,还不允许我回头,我看痛了脖子笑痛了肚子。

从布满小孔的红墙开始进入景区,顺着青石台阶往上走,间或有佛像出现,千年风化不如人手一叉,残存的壁画矗立山崖。

河对面的高楼逐渐变小,三江(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汇流的景象愈发壮观。雨季来临,浑浊的河水汹涌奔腾。

大佛是突然出现我眼前的。在凉亭休息,不经意看到大佛头像,激动之心溢于言表。沿着山道下至佛脚,走近观望,大佛立于山中、位于河边,俯瞰着对面的一切;贴着人造阶梯上山,逐渐与大佛平齐,看着具有多年历史的大佛,仿佛回到大唐。

从地图上看,整个景区看起来像一个巨大躺着的佛像,而乐山大佛正位于卧佛的胸脯之上,寓意“心中有佛”。乌尤寺、麻浩崖墓、万佛洞……下山我们没走回头路。

去外地身上一定要记得带零钱,如果不是最后一站有人帮忙换,否则那天就太尴尬了。爬了一上午山,肚子早已咕咕作响,我们计划去汽车站附近吃午饭。

车站附近小餐馆卫生状况堪忧,我们没有将就。导航步行1.2公里至曦曦跷脚牛肉馆,我们终于坐了下来。

外面十余桌都坐满了屁股,内里也不断有人进出,说话声点菜声呼唤声不绝于耳。菜食很不错,牛肉汤很好喝,干了三碗米饭两碗汤。

按原计划,下午我们应该出现在嘉阳小火车上或者罗城古镇里。查看地图,坐车很折腾,临时决定去峨眉山。

02

进山

峨眉和峨眉山,是两个地方。

买完门票突然想起,去高海拔地区怎能少得了厚衣服,而我们穿的带的都是短袖。懊恼之际转念一想,那么成熟的景区,肯定有衣服租。很快发车,还没来得及去买点吃的喝的,就被催上车。

出市区后正式进山。要从海拔几百米的市区,爬升到多米的山顶。

山路狭窄,仅容得下两辆车并排行驶,路旁有时是百丈深渊,有时又密布着高大挺拔的树木。

最惊险的是转弯处两辆大巴车会车时,眼看着车要贴在一起,司机师傅面不改色地快速打着方向盘,就这样擦肩而过,有惊无险。只留坐在前排的我暗自惊叹。

山路百折千回,窗外放眼望去满眼都是墨绿,惊险的同时又感觉万分享受。一个弯、两道拐、三处险,不知何时被摇进梦乡。不知何时醒来,看地图显示,车已在行驶最陡的九十九道拐上。

海拔上升到多米,路更陡,弯更急。原先连绵的群山,此时已藏至谷底,大巴车不停左拐右绕后进入一片开阔的地界,门楼上挂着饭店等字样。雷洞坪到了。

窗外天色阴暗,像极了冬天,下车后穿着短袖的我们,感觉一下进入真正的冬天。问清第二天上山线路后,我们沿路打探住宿,最后夜宿灵觉寺。

民宿一样的单间,前台穿着僧衣的师傅对各项流程都很娴熟。他给我们两根竹竿,免去了第二天被猴群围攻的担忧。

晚上吃的斋饭,特意为游客准备的斋饭。寺庙三层结构,我们住在二楼,三楼是佛像,躺在床上推算位置,大佛就在我们正上方。

一夜无梦。

03

上山

我想徒步上山,牛牛亦如此。

晚上计划凌晨4点起床、4点半出发,吃完泡面早餐出门看时间,分秒不差,某人收拾东西真利索。

此时,外面仍只能看见远处微弱的灯光。打着手机手电筒出发,冷风迎面吹来,像身处寒冬。

远处,路上有光影浮动,我们小步加速凑上前,赶路的人还不少。起这么早,大家都奔着同一个目的,去金顶看日出。

索道旁的接引寺,是徒步道的起点,路牌上标注着距金顶6公里。一步一步向上走,历经汗水的洗礼,看到的日出将更璀璨。

我们行走在黑暗中,全是石块叠成的上山台阶,走了一会某人心脏就扑通扑通跳,稍作休息后逐渐适应,一路说说笑笑,时间倒过得也快。走了不到一公里,路牌显示到金顶只有3公里,倍感轻松。

鸟鸣山更幽。大山仍在沉睡,周围安静到仿佛能听见心跳声,但又不尽然,驻足倾听,啾啾的鸟鸣声、淙淙的流水声由远及近传来。黑夜中,最让某人恐惧的,是猴子。如果突然窜出一只来,某人估计要吓得跳起来,可惜没有。

太子坪过后,天空换了种颜色,眼睛像蒙了层轻纱,能看清周边的大树。几名头发全白背着包袱的香客,出现在不远处,我们和她们同去金顶,好像一样,又不一样。

耗时一小时,沿途把四波人甩在身后,我们终于走进金顶地界内。远远看见“十方普贤”金像,矗立在天青色的黎明里,显得神圣又庄重。

东方露白,上空贴着厚厚的云层;太阳露缝,观光平台挤满等待的人群。远处峨眉城亮着的灯光,如星星点缀着大地,近处层叠的山峦连绵不绝,所有景色尽收眼底。

峨眉山有四绝:日出、云海、佛光、圣灯。太阳只露出已弯金色后,就被乌云层层包围,很遗憾,大部分没能遇见,然而我们并不为凌晨四点起床登山而后悔。

佛渡有缘人。

04

下山

等了一个小时,乌云依然没有放太阳出来的意思。山顶风大,绕着金顶走一大圈后,我们决定下山。

最难走的上坡路我们都走了下来,下山就更没什么好担心的。也没有想象中的那般轻松,上山用了一小时,下山也用了一小时。

天已大亮,青绿的石阶、一旁的大树和远处的云海,都自动涌进眼睛。我曾一度以为,日出之后再没人上山,认知再一次更新。峨眉山是佛教圣地,下山的人不少,上山的人更多。

有的人口里有佛,有的人身体有佛,有的人心中有佛。一名女施主以三步一叩九步一拜的方式上山,在全是台阶的山路上,这比藏民朝圣更能冲击人心。她的脸上,写满虔诚。

心中有佛,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沿途不乏年老者,我不解地提出疑问,她们为什么不坐缆车。某人一语点醒了我,求愿还愿是要一步一步走上去的,毕竟灵不灵是一回事,起码心要诚。

金顶还在修缮,索道之外的距离,很多原材料只能通过肩挑背扛,他们一天要跑四趟。不论是修仙胜地,还是俗世尘间,永远有人在享受生活,有人在为了生活。

下山时,回头观望,石阶一步连一步。有人问我们还有多久到金顶,“快了快了,我上去不到一个小时。”但愿他在坚持不下去时,这句话有用。

如果白天上山,看到那些石阶腿先软了一半,不由庆幸当时天黑,我们只能低着头,一步一步往上走。

又要借题发挥感慨几句人生路了。前路多艰,与其把注意力放在踌躇不前上,倒不如认准目标,心无旁骛过好当下,闷着头往前走就是了。

因为走下去,总能到达。

老屋和你

在这里,我们重新相识

塔农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末游记1乐山峨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