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咱们汉源的旅游发展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选择来到汉源。那么游客到了汉源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买什么,县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就做好“阳光”这篇文章,作好了规划,那就是如何打响“攀西阳光第一城”旅游名片,建设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打响“攀西阳光第一城”名片
依托阳光山水、花果田园特色优势,打造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力争到年创建AAAA级旅游景区2个、AAA级旅游景区2个,旅游产业综合收入突破60亿元。
优化全域旅游布局
以茶马古道、清嘉盐道、南丝绸之路、玄奘取经之路四条古道和4条产业环线为构架,以“一湖一山一岭一峡”开发为重点,逐步形成“滨湖阳光康养、乡村旅游度假、山地户外休闲”三大态势为主的旅游聚集区。
鲜明四季旅游特色主题
●围绕梨花、桃花、樱桃花,深化赏花旅游文化月活动,打造春季“花海汉源”之旅。
●围绕汉源湖、大渡河大峡谷、甜樱桃,举办国际性垂钓大赛、峡谷科普攀岩探险活动、甜樱桃推介会和采摘节,打造夏季“动感汉源”之旅。
●围绕花椒、葡萄、苹果,举办贡椒采摘节、葡萄采摘节和苹果推介会,打造秋季“果香汉源”之旅。
●围绕阳光、医养、康养,举办冬日田园养生节、国际性马拉松赛事,打造冬季“阳光汉源”之旅。
强化龙头带动和营销推动
●深化与周边市(州)、县(区)的区域合作,通过共建“旅行社联盟”“酒店联盟”“景区联盟”等形式,培育旅游龙头企业,积极融入大贡嘎、大峨眉、大香格里拉、茶马古道等国际精品旅游大环线。
●深化与央视、人民网等新闻媒体以及影视传媒等合作,坚持内宣和外宣齐上阵,打响“攀西阳光第一城”旅游名片,提升汉源旅游知名度美誉度。
实施游客满意“五心工程”
坚持市场导向,着力满足游客多样化消费需求,推进旅游业全要素升级增效。
实施住宿舒心工程
●加快培育特色主题民宿、阳光康养酒店;
●打造花果主题、文化主题、藏彝民族风格的农家乐和乡村酒店。
实施美食畅心工程
●挖掘提升贡椒宴、牛肉宴、湖鱼宴、水果宴和烧烤、野菜、小吃、面麦等系列特色美食;
●重点打造“汉源湖鲜”“汉源*牛肉”特色美食街。
实施出行顺心工程
●与乐山市、凉山州、甘孜州等7个市(州)共建川西旅游交通网络;
●疏通重要景点交通“堵点”,构建“景区+城市+支线机场+自驾游租赁+高速公路”无缝对接的综合交通网络。
实施购物称心工程
●加大汉源旅游IP形象的设计、推广和运用;
●加大旅游商品包装力度,深度开发阳光乡村旅游产品、山水运动度假产品、汉水之源文创产品“三大系列产品”;
●重点打造汉源花椒、汉源牛和“阳光汉源”特色工艺品系列旅游商品名店和汉源四季鲜果购物街。
实施服务贴心工程
●组建阳光康养青年志愿服务队和老年志愿服务队;
●探索开通阳光康养紧急救援服务热线、“候鸟老人”异地医保报销绿色通道、“阳光巴士”等。
打造综合性幸福产业
坚持多元化融合,加快打造阳光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高地。
“旅游+农业”
瞄准“休闲一族”
●提升花海果乡AAAA景区和九双环线;
●加快清溪至西溪、大渡河右岸、大渡河左岸产业环线建设;
●推出“休闲观光+采摘体验+农耕展示”“旅游休闲+民宿体验”等田园度假旅游产品线路。
“旅游+文化”
瞄准“文人一族”
●加快推进西游驿站(铜锣房)森林康养旅游项目、大树“月亮湾·金钟山”景区创建项目;
●推动民俗、历史、宗教创意文化元素有机融合。
“旅游+康养”
瞄准“候鸟一族”
●高标准提医院医养中心和滨湖疗养康复中心;
●大力发展“星级酒店+医学”产业;
●引导有潜力农家乐创建星级“医养小院”
●力争到年形成年接待2万人次的养老康养能力。
“旅游+运动”
瞄准“运动一族”
●发展山地越野、山地自行车运动项目;
●加快推进汉源湖山水国际游艇会、“天空之城”攀西户外运动综合营地、县城山顶栈道、轿顶山露营等项目,形成水、陆、空立体运动产业。
记者:王小米张力友
编辑:孙渝
审核:王小米